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南海自古属中国 东汉有史为铁证
南海自古属中国 东汉有史为铁证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7/18 15:44:1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杨孚《异物志》最早记载南海

  “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东汉人杨孚不知道,当年他在《异物志》(又名《南裔异物志》)中的一条记载,让1900多年后的中国人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说: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有史为证!

  所谓南海仲裁案,本身就是一场闹剧,因为中国人至少在汉代就已发现了南海诸岛。杨孚在《异物志》中描述的“涨海”,就是最早关于南海的确切记载。

  人们根据潮汐涨落而命名的“涨海”,成了中国人对南海的最早称呼。

  “崎头”泛指南海岛礁,“磁石”则指暗礁、暗滩等,它们容易使来往船只搁浅,如被磁石吸住一般。

  东汉之后,关于“涨海”的记载层出不穷。三国时期,吴国人万震在《南州异物志》中称:“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涨海”这一称呼一直延用到南北朝时期,唐宋时则多称南海,如初唐诗人沈佺期被流放到越南时,写了一首《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其中就有“身投南海西”的诗句。

  在洛著成《异物志》

  杨孚,字孝元,东汉南海郡番禺县(今广州市海珠区)人。他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公元77年被任命为议郎,成为汉章帝身边参与议政的近臣。《异物志》一书,就是他在洛阳完成的。

  当时,朝廷在岭南设有交趾部,常派刺史前去考察民情。对这些人来说,岭南就像一块神秘的蛮荒之地,风俗奇特,物产丰富,还有不少舶来的珍宝。他们回京时,竞相带回当地的珍奇之物,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如伏波将军马援征岭南时,就曾因拉回一车薏苡而被人当成珍宝,最终毁了一世英名。

  杨孚是岭南人,熟知岭南风土人情,著有《异物志》,详细介绍岭南的物产、风俗等。比如,他写甘蔗“围数寸,长丈余……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让朝廷官员通过书中描述了解岭南。

  史学家认为,《异物志》是南海郡人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物产专著,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其中,关于南海的记载,在今天更为人们所熟知。

  可惜,杨孚的《异物志》在宋代就散佚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异物志》两卷本,是清代南海人曾钊从《齐民要术》《初学记》《太平御览》诸书中辑录而成的。

(作者:张广英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