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集祭祖、娱神、求子为一体的祭拜形式还与古陈国崇尚巫风盛行巫舞有关。据《汉书·地理志》、《汉书·匡衡》记载;周武王的长女大姬无子,因祈祷得子,所以喜欢鬼神歌舞之乐。在陈国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全国盛行巫风,竞于歌舞,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诗经·陈风》中的《宛丘》、《东门之枌》等诗中都有反映陈国男女酷爱歌舞的习俗。据传,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龙身),伏羲是大龙,女娲是小龙,在一次洪灾之后,世界上仅留下她兄弟二人,为了繁衍人类,有人说是“烟合”,有人说是“滚磨”,有人说是“接竹”,总之吧,上神之意让他们兄妹结婚,他们就以草扇遮面结为夫妻,抟土造人。在汉代的石刻画像和砖画像中,有不少伏羲、女娲的交尾图,画像中二人下身两条尾巴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图上还往往题有“伏羲”字样。担花篮中有一个动作是二人背靠背,使背后下垂的黑纱相互缠绕交合,象征伏羲、女娲交尾状,这与东汉石画像中二人的交尾很相似。为舞者伴奏的歌词很多,大多与伏羲、女娲有关。如:“上天神留下他兄妹二人,无奈何昆仑山滚磨成亲,日月长生下了儿女多对,普天下咱都是龙的子孙……”。所以,担经挑这种原始巫舞之数千年不衰,也是人祖的功德所系,是龙的传人不忘祖根的美德所系。
淮阳太昊陵庙会众多的民情风俗,反映了原始社会最本质、最自然的对延续生命的生殖崇拜,以及人们对生命的渴望。正如一位专家为淮阳“太昊陵”所题:
“人祖龙祖中华共祖无不归宗太昊伏羲氏,
慎终追远寻根问本谒陵朝圣在河南淮阳。”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