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多少繁华都如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6/16 10:08:1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兵临城下: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
金人此番南下的战略是东西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东路军在夺取幽州以后,乘胜南下;西路军南下雁门关攻占河东路太原和西京洛阳河南府。随后,两军会合在大宋开封府。其中,西路军任务相对较重,除了要攻占太原和洛阳,还要阻止大宋驻屯陕西的精锐守军东下救援。
金军两路大军的统帅分别是东路军完颜斡离不和西路军完颜粘罕。两人均为女真起兵以后身经百战的名将。此时,北宋前线的最高统帅是童贯。
童贯是宋金和议的积极推动者。此番金军经过周密准备大举南侵,童贯选择了逃跑。如此一来,金军西路军统帅完颜粘罕面前便只有没有统帅的宋军。
东路宋军情况也不比金军好多少。宋辽接壤地区的宋军自从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辽签订和平协议以后,就再也没有多少战斗力了。公元1122年,北伐宋军曾经大量集结精锐西军讨伐辽国幽州,但是随着战役失利,宋军在宋辽边境的军事力量唯有靠辽国投降过来的那些将领主持,比如郭药师。
郭药师投降北宋以后,北宋给予郭药师极高地位和极多封赏,安排郭药师镇守燕山府。
郭药师投奔北宋原本就是因为利益纠纷。他此前服务于辽国,作为统兵大将与朝廷掌权者在权利斗争中失势而转投北宋。根据史书记载,他不止一次在众将领面前提到过,宋金争斗将是大家博取功名利禄的好时机。为了利益而不顾忠义廉耻,这样的人作为东线行军主帅,宋军的防线能有多牢固?
果不其然,当完颜斡离不大军逼近燕山府的时候,郭药师投降了金国。此后,金军一路南下便由郭药师作为行军先锋。郭药师轻车熟路,东路金军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兵临黄河了。
此时此刻的北宋朝廷正面临着北宋建立以来的最大危机。面对金军东、西两线大规模进攻,宋军完全没有统一指挥和管理,主帅的逃跑和叛变更加剧了前线宋军的瓦解。而宋军精锐悉数集结在西北,东部地区更是空虚。因此,金军只花了一点力气,便取得了接二连三的胜利。东路金军已挺进到黄河边上。守卫黄河的宋军约有14万之众,人数远超过金东路军。然而,金军在抵达黄河后并不着急过河,而是虚张声势。他们在羊腿上绑上鼓槌,昼夜擂鼓不停。宋军听到对岸金军鼓声阵阵竟然自行溃退。金军靠几条小船在此后几天内悠然过河,宋军并没有组织有效的反击。金军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顺利渡过黄河天险。
相比东线,西线金军的进攻相对停滞。西线宋军是精锐守军,加之地形相对东线复杂,因此西线金军在挺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宋军强有力的抵抗。如此一来,金军东、西两路会合开封的计划便失败了。尽管东路军在完颜斡离不的带领下几乎兵不血刃就到达开封外围,但金军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完颜粘罕被缠住无法脱身,而完颜斡离不仅靠一己之力无法攻克开封。
就在金军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之时,大宋朝廷权力斗争却不断加剧。对于金军的南下,中枢机构根本拿不出任何有效措施。摆在宋徽宗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便是逃跑。
可是,作为一国之君,逃跑也是有难处的。战争年代,国君移驾所传递出的信息便是都城即将失守、国家即将灭亡。于是,宋徽宗在南逃之前发布了一条诏令:册封太子赵桓为开封牧。然而,贪图皇权的宋徽宗尽管已经册封赵桓为开封牧,却迟迟不将皇位正式禅让给太子。他还是想将皇权控制在自己手里。然而,宋徽宗这一做法却得不到大臣的支持和肯定。大臣劝告徽宗,若以太子守城,太子只是个开封牧而已。如果要团结人心,鼓励士气坚守开封,那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操作——禅让皇位于赵桓。
宋徽宗听了这些劝告以后想了很久,考虑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最终,还是决定禅让皇位给太子赵桓。于是,中国古代史中最滑稽的一幕上映了。不论宋徽宗怎么禅让,大臣怎么劝进,太子赵桓就是死活不肯当这个皇帝。其间,赵桓哭得死去活来,多次昏厥而去。眼看天色已晚,禅让仪式一旦启动便不可逆转。于是,宋徽宗指示大臣将昏厥中的赵桓抬上龙椅,群臣朝拜。赵桓就在昏厥中做了北宋的亡国之君。
禅让结束,宋徽宗放心地逃离开封,向南来到了扬州,大宋帝国因此进入了宋钦宗赵桓统治时期。赵桓作为新皇帝直接参与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
(作者:康冀楠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