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巫舞——宛丘担经挑(上)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6/16 17:36:36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次数:

在淮阳太昊伏羲陵庙会上,还有一种奇特的祭祖形式——担经挑,它是“原始社会以舞祭媒保留下来的一种遗俗”,集祭祖、娱神、求子为一体的远古遗风,是原始巫舞的演变,是淮阳独有的“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巫舞”。


担经挑又名担花篮,是一种原始舞蹈,舞者多为50—80岁的老斋公。担花篮舞每班有4个老斋公(老婆婆),三人表演花篮舞,一人打竹板,以数唱形式为舞者伴奏。三副经挑,六种花篮。花篮制作精巧,有龙凤花篮、狮虎花篮、宝瓶花篮等。舞者服饰一身黑,外镶彩边,偏大襟上衣,大腰裤,扎裹腿,黑绣花鞋,头上裹着一条五尺长的黑纱包头,黑纱下面缀有二寸多长的穗子(注:老艺人表演担经挑,有时也穿一种青色俗称“真经蓝”的服饰。式样做法和黑色服饰相同)。担经挑表演者身段灵活,舞步轻盈,舞者头上的黑纱相互绞缠,却又自然分解。舞姿态变化有三:一是“剪子股”。一人在前,两人随后穿叉而过时,要背靠背,使背后下垂的黑纱相互交合,象征伏羲女娲的交尾状。其形状与东汉武梁祠石像之一图相似。二是“铁索链”:一人走这条路线,两人走另条路线时像拧麻花似多次重迭在一起,其形状与隋高昌亚洲腹地考古图相仿;三是“履迹步”(源于华胥氏履巨人迹而生伏羲)。一人在前,三人朝一个方向沿履而舞,节奏慢时,步履象蛇在蠕动,节奏快时,又像蛟龙在盘旋,相互追逐,表现了伏羲、女娲人面蛇身的形象。
(作者:吴建国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