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呼延赞:骁将的错位人生
呼延赞:骁将的错位人生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5/17 9:29: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水浒》第五十四回中说,为平定梁山泊众英雄,高俅向宋徽宗荐举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大将,此人名叫呼延灼,“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高俅还特别向宋徽宗介绍:“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这虽是元明之际小说中的描写,却着实有些史实的依据,因为呼延赞确是一位剽悍的将领。

        一

        呼延赞,河东太原(今属山西)人,出生于五代时一个行伍之家,究竟何年降生,却无记载。他的父亲呼延琮便是一员武将,在后周时做过淄州(今山东淄博)马步都指挥使,是当地的统兵官,只是官阶并不显赫,勉强归属到中级武官之列。

        受家庭环境与当地民风的熏染,呼延赞自幼习武,练就一身过人的功夫,年轻时便已从军,成为一名骑兵。正是因缘际会,这支队伍归属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统辖,因此他在行军作战中的表现,自然受到未来宋家天子的留意。宋朝开国后,太祖皇帝因赏识这位士兵的强健勇敢,遂将其调入近卫部队,并很快提为殿前司东班承旨,进入天子的宿卫诸班直卫士队列。而诸班直的卫士,通常非武艺绝伦者不得入内,由此足见呼延赞体质与武功之超群。

        据说,呼延赞因追慕唐初胡族名将尉迟敬德,遂自称“小尉迟”。这一名号就此传出,流传甚广,为后世话本提供了素材。

       宋初,朝廷倾力征剿各地的割据势力,因此大批军队投入战场,呼延赞也被派往前线,参加了讨伐盘踞四川的后蜀之役。他作为前锋部队中的一员,冲锋陷阵,一路拼杀,多处负伤。战后,他因功升为骁雄军的一名副指挥使,并返回京师继续承担卫戍职责。这里得说明一下,按照宋朝军制的规定,营级编制辖有500士卒,以正、副指挥使来统领。呼延赞属于骁雄军中的营级副官。

        寻常的驻防工作不显山不露水,这位强悍的军官便难有用武之地。一直到太祖朝末年,呼延赞的军职都没有变动,始终停顿于下级军官之位。

        二 

        一个人的命运起伏,既与自身的资质能力和所处的环境形势脱不了干系,也往往与偶然的机遇有关,政界军界人士更是如此。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太宗登基后,为了迅速控制兵权和笼络军心,就亲自出面考选禁军将校,以提拔一批效忠自己的武将。这一次,呼延赞因表现出众,被选为铁骑军指挥使,并调入更重要的一支骑兵队伍。从此,他开始踏上了军旅生涯升迁的快速干道。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呼延赞随同大军出征。在行军途中,这位武将身骑乌骓马,手持数十斤的多种自制兵器,将额头涂成绛红色,令人望而生畏,也不免使人感到怪异。宋太宗目睹后甚感不快,觉得诡异惑众,曾有过将其斩首的念头。在围攻北汉都城太原期间,呼延赞如同一头出笼张牙舞爪的猛兽,冲锋在前,先后4次攀上城堞又坠下云梯,但全无惧色,依旧不顾死活地拼搏。宋太宗闻听,大为惊叹,就此打消了此前的恶感,于是当面赐予金帛以示嘉奖。

        灭亡北汉后,宋朝大军继续北伐辽朝的行动功亏一篑,宋太宗只得下诏班师,暂时屯军防守河北要地。呼延赞随大将崔翰驻守于定州(今河北定州),在随后抗击辽军进攻的活动中,他当然还是勇于拼杀,因此被主帅奏报到朝廷。此时,正是抗辽和筹划继续北伐之际,良臣猛将自然受到朝堂的关注,呼延赞指挥使遂被先后提拔为马军副都军头、内员寮直都虞侯。他获得的这两个军职都属骑兵武官头衔,后者更是宿卫皇帝的骑兵诸卫队之一的长官,能就任此职想必与宋太宗的印象深刻有关。

        雍熙三年,朝廷发动的第二次北伐宣告失败。在这次三路伐辽军事活动期间,呼延赞作为负有宿卫职责的武官未能参加,失去了纵马挥戈疆场的机会。翌年,他升迁为马步军副都军头。当时的马步军头司属禁军中的闲散机构。不过,呼延赞挂此官衔便标志着已跻身中级武将行列。根据他五代末从军时的年龄来推算,此时他已四十七八岁。

        官爵地位的提高,肯定令人欣喜,由此带来的功名利禄之类好处自不需多说。但这位执拗的将军却是志不在此,一心向往金戈铁马的沙场,内心炽热的血性总难以抑制,若就此过起闲散舒适的日子,又何必多年持续不断地苦练武功和研习作战阵法?于是,他主动向皇帝献上自己琢磨出来的作战阵图、用兵要略以及安营扎寨之法,同时请求赴边关任职。宋太宗看到这些后,心有所动,便决定专门召见这位骁将。

        呼延赞接到通知后,想必异常激动。他精心准备,要抓住这次机会,通过展示自己浑身的解数,以表达武将们不甘屈服的决心。他还有4个儿子:长子必兴、次子必改、三子必求和四子必显,在他的亲自训练下个个都身手不凡,也有必要引荐给皇帝。于是,他带着儿子们全副披挂来到皇宫。在宫廷的大院内,宋太宗下令呼延赞将军表演武艺,他身披全副盔甲,跨上战马,双手先后挥舞着两条铁鞭和一支枣形钢槊往来奔跑,时而疾驰,时而击杀,确是威风凛凛,锐不可当。他自己结束演示后,又请求陛下给予恭候在外的几个儿子操演的机会,得到宋太宗的欣然同意。呼延赞的4个儿子全副戎装,先后演示了刀剑、矛槊的功夫,史书称“迭舞剑盘槊”。真是虎父无犬子,宋太宗对呼延赞父子满门的武功自然赞叹,遂当即赏赐白银数百两,并赐给4位年轻人每人一套衣带。

       然而,此时朝廷两次北伐先后失败,朝政追求的目标及价值趋向已悄然转移,宋太宗及执政大臣都视内部整顿和建设为关注的重点,不再热心向外武力扩张发展。因此,呼延赞要求上前线带兵打仗的愿望自然未被接受。

        呼延赞只得继续在开封城的军营内度日,闲暇之时教习诸子操练武功,光阴就这样一天天消失。3年之后,依照论资排辈的规矩,他获得了刺史的加官头衔,不久由副转正,升迁为马步军头司都军头,但边关前线似乎依然遥不可及。 
(作者:里程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