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赵匡胤与开封传统武术
赵匡胤与开封传统武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5/3 9:43:0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京城民间武艺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农村也出现以乡社为基础的民间武艺组织。百姓自发团结,以乡为社,既务农又习武的现象十分普遍。乡社武术组织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民间武艺的发展。

        北宋武术体系基本形成。除了对抗性的角抵、手搏外,套子武艺有了较大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武术的基本格局,从而基本摆脱了从属于军事训练的地位,在民间广阔的土壤中生长起来,并按自身的规律演进。

        《中国武术史》中论述说:“北宋的城市改变了汉唐以来城市中封闭式的坊里制度,形成开放式的大街小巷,随之而起的是商业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大增,庞大的市民阶层除了物质生活外,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和提高,由此而兴起了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武艺社团。”

        古都开封的市井街巷、民间都市社会的习武之风浓厚,主要是由于都市的繁华和商业的兴盛为武术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应看到一个喜爱武术的皇帝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

        三

        开封与传统武术结缘,历史久远。两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当属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伴随时代的变迁,民间武术活动有起有伏,有消沉也有发展。金元时期,开封盛行习武之风。明末清初,开封民间传统武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现在开封流传的十多个拳种流派,大多是在那个时代出现、定型的。清末民初,开封民间传统武术社团组织又开始相继出现,这些社团较北宋时期更加完善。 如少林功力武术社、北大寺武术社、太极拳社等武术团体,对开封武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封武术运动继续向前发展,这些武术社团充当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增进全市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角色。

        就以与宋太祖赵匡胤有着渊源的开封少林太祖门为例,明末清初时期,河北太祖拳名师吴启星、周钦,山东太祖拳师薛荫美、刘淮阴先后来到开封传习太祖拳。近代开封太祖少林禅门高手何福同,8岁从山东拳师薛荫美学太祖门拳械,尤擅春秋大刀。1924年,何福同与朱微之、孟广泰、蔡文彬等成立“大同国术社”等,他后任河南省国术馆武术队队长。他重视武德教育,强调学国术首先不能狂妄,要尊老爱幼、诚实待人,不欺软怕硬,不惹是生非,不叛国投敌。这些教诲对弟子们影响深远。

        何福同弟子众多,著名的有杨祯、刘玉华、杨青云、唐文玉、朱瑞云等。杨祯曾获“武士”称号,练就金钟罩、铁布衫绝技,时称“铁臂杨祯”。杨祯曾为反抗日寇抢劫与十几名日兵拼杀,打死多名日本鬼子。其女弟子刘玉华参加过柏林奥运会武术表演。何福同长子何俊、三子何如幼承家传,深谙少林拳械精奥,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金牌奖,二人均为“河南省武术老拳师”。何如曾任开封市武协副主席,创办中华少林武术馆。2009年,何福同之孙何大放组织成立了开封少林太祖门研究会并任会长,弘扬传统武术,传拳授徒 。目前,该门弟子在古城多个活动站点义务传授拳艺,为弘扬开封传统武术默默地做着贡献。

        近年,开封市少林太祖门武术爱好者在国内各类武术比赛中屡获佳绩,曾在中国福建南少林武术大赛上获5枚金牌,在首届中国传统武术节上获枪术第一名和第二名。

        开封少林太祖门走过的传承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开封传统武术的传承模式,同时也反映出了开封武林中人高尚的武德和高超的武艺。这是古都开封武术各门派的共性。

        目前,开封有十几个武术研究会及其他武术社团,他们的活动站点遍及全市的广场、公园、社区、学校等。群众性的习武练拳活动深受广大市民喜爱,自觉参与者十数万人。据市武术协会执行主席李德祥先生介绍,目前开封市仅太极拳辅导站就有100多个,每天练拳者达万人。多年来,市武协积极组织各太极拳辅导站、武训点参加全市性大型活动武术表演,人数最少300人,多时在千人以上,累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武术表演者已有万人以上。

        开封传统武术以其特有的影响,在扩大开封对外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中正在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者:原廷干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评书艺人马玉堂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