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永城同乡会会馆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4/18 9:53:1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今年春节,儿子的朋友到家中聊天,看到了家中的一张老式方桌和两把太师椅,谈到了这几件家具的来历,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童年曾生活过的永城同乡会会馆浮现在我的眼前。
说起开封山陕甘会馆,开封人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提到开封永城同乡会会馆,恐怕知道的人就凤毛麟角了。说到永城同乡会会馆,不得不说一下小纸坊街。小纸坊街是当时政府要员、权贵和军阀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街道两旁有不少建筑各异的深宅大院,我住在小纸坊街路北的22号大宅院。位于80号的永城同乡会会馆在小纸坊街路南,是全街道中唯一挂着牌匾的四合院。由于老会长刘青云病故,家父接任最后一任会长,我们全家从小纸坊街22号搬至小纸坊街80号永城会馆,父亲接任时会馆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会馆是一座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的深宅大院。高大的南北两间门楼显示出豪华气派,门楼地面高出街道地面三个台阶,大门顶部悬挂一个大匾,只记得黑漆匾中“同乡会”三个金字苍劲有力。进入门楼,向东拐下三个台阶,便进入第一进院中。院中青砖铺地,三间北屋高出院子三个台阶,北屋最东边连接一间暗室,暗室向南接五间东厢房,与暗室相连的东屋是两间账房。西边与门楼相连的是一间厨房,与厨房相连的是三间正房,东、西厢房高出院子两个台阶,院中房子下部是青砖白灰,上半部是花木格子及大玻璃窗。向南上三个台阶为过厅,是院中最豪华的建筑,过厅共三间,东、西两大间客厅布置华丽,木质顶棚各种彩绘五彩斑斓,八仙桌在东客厅正中摆放,太师椅和其他一些红木家具布置得井井有条,进入西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最南边有一张带顶的镂空雕花床,用于招待客人抽烟,脚踏板放置床前。过厅南北两边各有两米宽的长廊,大厅建筑雄伟,房檐下各种木制雕花栩栩如生,房顶上雕饰有各种砖花并且有飞檐挑出,是院中的最高建筑。过厅每到夏季,穿堂风凉爽宜人,是院中最好的避暑去处;过厅西山墙外是一个厕所,东山墙外是一条通往二进院的过道,院中排水流畅,即使夏季雨水再大,院中雨水也能顺利排出。
向南走出过厅,便看到东西两棵石榴树,每到中秋时节总是硕果累累,中院东西厢房各五间,与前院建筑相同,南屋则与其他房屋结构不同,房子青砖到顶,门窗也很结实,好像是放贵重物品的房间。东西山墙外是过道,可以通往三进院。三进院面积最大,视野开阔,而且没有什么建筑物,东北和西南各有一个厕所,西边有一棵大人才能抱得住的香椿树和一个处理生活用水的窨井,院中部偏东有一口清澈见底的食用水井,最东边一排是停放车马的棚子和喂牲口的石槽。
老会长刘青云病故后,清晰整齐的账面交到父亲手中,1952年开封市将该处房产和各种用具交与河南省医药公司,自此,会馆闭门,遣散所有有关人员。由于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干部,无薪水供给制,手中无钱,只用几毛钱买下了档次较低的一张方桌、两把椅子和一张床。现在,每当我看到当时在永城同乡会会馆上房北屋门前的全家福合影时,就会联想到院中马车、独轮车来来往往的繁华景象!
(作者:姬广庆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