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学大师姜亮夫:成就卓越 德高望重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4/18 9:03:1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著名国学大师姜亮夫(1902~1995),原名姜寅清,字亮夫,云南昭通人。1933年任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教育家,在楚辞学、敦煌学、语言学、历史学四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李学勤先生对其有“宽无涯涘”的评价。
1902年,姜亮夫出生在云南昭通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21年,姜亮夫中学毕业后,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廖季平、林山腴、龚向农诸位先生指导下,熟读《诗》《书》《史记》《汉书》《说文解字》《尔雅》等先秦两汉文献原著,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张“史上最牛的毕业证”,让民国初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李鸿樾再次走进世人视野,其毕业证书的导师一栏中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赵元任、陈寅恪等历史名人的名字,被网友惊呼。其实,同为该研究班的毕业生姜亮夫也有一张这样的毕业证书。1926年,24岁的姜亮夫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得到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大师的熏陶和指导。当时,梁启超先生曾赠以“海燕飞来窥画栋,薄荷相依满横塘”的对联,对姜亮夫褒奖有加。姜亮夫的学术潜力在清华园得到充分发掘。
一个学者在其成长过程中能遇上一个好导师,往往会影响其一生。姜亮夫则在刚刚开始的学术旅程中得到了众多名师指点,可谓人生一大幸事。清华园的学习生活确实对姜亮夫的治学生涯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姜亮夫曾对自己的学生说:“梁启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先秦古籍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从校勘、考证、训诂以及学术系统分析来比较书的真伪及其年代,使我打开了读古书的眼界。”然而,王国维投昆明湖自尽后,梁启超夫妇返回天津,清华园研究院一时陷入停顿状态。姜亮夫只得离开清华园,辗转于南通、无锡任教。
在王国维指导下,姜亮夫曾撰写《诗骚联绵字考》作为毕业论文。王国维投湖后,刺激了当时的姜亮夫,“对我父亲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投身楚辞学的研究。”姜亮夫之女姜昆武曾说,“联想到屈原投汨罗江之举,父亲决心校注屈原赋,以寄托自己的哀思。”1932年,《屈原赋校注》初稿完成,经历了此后一连串的战乱和动荡,直到20多年后的1957年,这部著作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33年,应河南大学时任校长许心武聘请,姜亮夫到河南大学文学院任教,主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虽然在河南大学仅为短短的两年,却是姜亮夫在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的又一个转择点。1930年,河南大学取消了学科建制,设文、理、法、农、医5个学院,吸引了教育界、文化界的一大批名人进入开封。姜亮夫在开封的时候,白天教书,晚上看戏时,身边的“戏友”就是吴晗。当时,开封聚集了众多文化界名人。
据河南大学相关材料显示,姜亮夫备课认真,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讲授声韵学时,他结合学生的发音来讲解,有分析,有评论,学生感到十分有趣;讲文字学时,他把甲骨文、金文、小篆与楷书对照排列成表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深受学生欢迎。在他的帮助下,学生还组织了文学团体“春秋学社”,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之余,姜亮夫不忘科研工作,大量阅读唐、宋、五代人文集,同时记录了大量名人的生卒年,集成了《历代名人年里碑传综表》二十四卷,于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河南大学的两年,是姜亮夫研究历史学的开端。
1935年,姜亮夫离开河南大学,到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学习考古学并开始大量接触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此时,他的研究不仅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还注重从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观察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游览巴黎几十处大小博物馆,他目睹了分藏于各处的故国文物,又有了抄录国宝之志。从此,姜亮夫与敦煌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其视力衰退也是起始于此时的忘我抄录。
归国后,姜亮夫开始从事敦煌学研究工作,并于1942年完成了中国敦煌学史上的重要著作《瀛涯敦煌韵辑》二十四卷六十余万言。此后,又出版了《瀛涯敦煌韵书卷子考释》《敦煌学概论》《莫高窟年表》《敦煌学论文集》等学术专著,共计二百五十万言。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姜亮夫奉命调往杭州大学任教授兼任中文系主任。此后的40余年,一直任教于杭州大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姜亮夫奉命组建古籍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所长,为培养古籍整理与研究人才倾注了晚年的全部精力。
在教学与研究之余,姜亮夫还从事许多学术团体的组织工作,他曾先后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中国音韵学会学术顾问、中国训诂学会学术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学术顾问兼先秦文学段主编、《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及《中国文化》等数十家学术刊物顾问或编委。姜亮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国务院学位办审批的第一批文科博士生导师。
德高望重的姜亮夫于1995年走完了他钻研中国文化史的丰富人生,并为世人留下了《中国声韵学》《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陆平原年谱》《屈原赋校注》《张华年谱》《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楚辞今绎讲录》《古文字学》《楚辞学论文集》《敦煌学概论》《莫高窟年表》《楚辞通故》《敦煌学论文集》《敦煌碎金》等30多部学术论著,其中《楚辞通故》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我国香港、台湾及日本皆有翻印本,且被多所大学指定为本科生、研究生必读参考指导教材。留下的数百篇学术论文涉及到中国文化史上多方面内容,学术成就为学术界所瞩目,姜亮夫也被尊为一代学术宗师。
(作者:汪元蒙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