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赵孝斌和“中国成语典故名城”
赵孝斌和“中国成语典故名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4/12 16:56:3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2016年4月1日,对于赵孝斌来说,是个令他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在开封清明上河园举行的清明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向开封市政府颁发了“中国成语典故名城”的牌匾,命名开封为“中国成语典故名城”,并在开封建立“中国成语典故文化研究基地”。

        古城开封在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国家卫生城市等基础上又增添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开封,为开封经济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凝望着“中国成语典故名城”的牌匾,满头华发的赵孝斌百感交集。多年来,他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孜孜追求的梦想,今朝终于得以实现;十年磨一剑的坚韧不拔、多年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今天终于结出果实。

        此时此刻,赵孝斌回想从出版《开封成语典故故事》到举办“开封成语典故”文化长廊,从“成语典故文化周”到创建“开封成语典故苑”,再到市委、市政府积极申报“中国成语典故名城”,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三级跳”的故事是那么精彩。

        一

        赵孝斌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赵克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文字功底相当深厚。赵孝斌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以后当记者或作家。他从小就爱看书,读小学三年级时,一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袖珍版《汉语成语小词典》几乎被他翻烂了。年幼时的爱好,埋下了他热衷研究、推广成语文化的种子。

        多年来,赵孝斌不管走到哪里,新华书店和书摊总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从上中学时起,他会随手把一些绝妙好词、趣闻轶事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卡片上。读书看报之余,他养成了利用剪报积累资料的爱好,家中积累的剪报摞起来有1米多高。

        2007年,赵孝斌到邯郸市宣传开封的旅游资源。他发现,邯郸作为战国时赵国的都城,以其声名远播的成语典故,在2005年11月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

        邯郸浓郁的成语文化氛围深深打动了赵孝斌。他边参观边思考,开封是一座具有丰厚成语典故资源的城市,成语“杞人忧天” “才高八斗”“三人成虎” “五十步笑百步”“开卷有益”“握卷升屋” “穷愁著书”“博闻强记”等成语典故均发生在开封。但为什么开封成语典故与邯郸成语典故相比,其知名度并不很高呢?开封为什么不能申报“中国成语典故名城”呢?关键是开封的成语典故缺少挖掘、整理,其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邯郸之行,拨动了他热爱家乡的心弦,加快了他行动的步伐。

        于是,在赵孝斌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写就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要做就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然而,赵孝斌工科出身,文科基础差、底子薄,开封成语典故散见于各种历史典籍中,挖掘整理难度很大。但他生性倔强,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名堂。

        2008年1月,赵孝斌对开封成语文化挖掘、整理、宣传、普及工作开始了。他投石问路,在《汴梁晚报》连续发表了4个整版共29条开封成语典故故事。文章刊出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汪屯中学语文教师刘亚帆在电话中对他说,她所授课班级的学生不仅非常喜爱这些乡土气息浓郁、读起来倍感亲切的开封成语典故故事,而且能熟练背诵。她希望赵孝斌能把这些成语典故故事整理成书。热心读者的喜爱与期盼,无疑增强了赵孝斌编著《开封成语典故故事》的决心和信心。

        赵孝斌编著、自费出版《开封成语典故故事》,是他在比较、鉴别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古籍中有关开封的成语典故故事变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目的在于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古为今用。

        编著《开封成语典故故事》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仅用作参考的主要书目就达114种。

        为了熟悉了解包拯的一生,赵孝斌想借一本《包拯年谱》,寻遍各处,也借不到。他想到了河南大学附近的旧书摊,去了三四次,终于找到了一本破损的《包拯年谱》,如获至宝。

        为了增强书籍文图并茂的效果,提高读者阅读的兴趣,赵孝斌多次到县区拍摄与开封成语典故有关的历史名人故居、碑刻、纪念馆等图片资料。他还三番五次到开封书法家、美术家家中一一拜访,请求他们提供墨宝、绘制插图。该书中295条成语典故,几乎每条都配有省内外书画名家专门依据成语典故文本创作的书画。

        赵孝斌不会用电脑打字,45万字的书稿全是他先在方格稿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草稿,经多次修改后再整齐地抄写在方格稿纸上,后再找人打印出来的。

        由于常年伏案写作,赵孝斌原有的腰疼病加重。为了缓解腰疼,他只好在后腰与靠背中间加上厚厚的垫子来缓解疼痛,实在直不起腰就仰躺在沙发上休息片刻后继续写,就这样坚持把书写完。

        2011年10月,赵孝斌历经4年多的整理、编著,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开封成语典故故事》一书。二月河、王立群、张家顺分别为该书作序。这部专著,收录了近300条发生在开封或与开封有密切联系的成语典故,比较系统、全面地彰显了开封成语典故文化,填补了开封文学史上的一项空白。

        这本书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有关领导和广大读者给予充分肯定、好评如潮。

        新华社原记者冯健收到书后,在给赵孝斌的信中说:“你是学土木建筑专业的,却编著了《开封成语典故故事》这样的专著。可以想见你在编著过程中,付出了何等水滴石穿般的努力。我要向你学习。”

        二

        《开封成语典故故事》的出版,对赵孝斌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赵孝斌认为,文化如果不与项目、产业结合起来,很难持久地传承、发展下去;如果不能与现实结合适应市场,给人民群众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则不能被人民群众接受。于是,他向市政府相关领导呈递了《关于开封成语典故文化如何产业化的建议》,建议第一条即向中国民协申报“中国成语典故名城”称号。

        2011年11月18日,时任开封市委宣传部部长的秦保强在成语典故文化如何产业化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各界专家学者在赵孝斌提出的22条建议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开封市委宣传部举办了 “中国开封成语典故文化周”活动。通过举办成语典故书画展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开封深厚的成语典故文化。

        当代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二月河出席了活动的开幕式,并参观了开封成语典故书画展和位于晋安路开封大学南大门外西侧的“中国开封成语典故”文化长廊。二月河评价说:“开封成语典故是上天赐予开封的文化资源,今天把开封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出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有助于打造无与伦比的优秀文化品牌,对于提升开封市民文化素质,构建开封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貌,是一种有益的文化扶植。”

        其间,赵孝斌还在开封市人大书画院自费展出了170多幅开封成语典故书画作品,自费在晋安路开封大学围墙上布展了180米长的开封成语典故文化喷绘长廊。

        时任中国翰园总经理的谢东伟参观开封成语典故文化喷绘长廊后,邀请赵孝斌到中国翰园展出。2014年1月,时任开封市市长吉炳伟关于在开封水系景观中增加文化元素的指示见报后,为落实指示,赵孝斌和谢东伟从西司桥沿着御河一路向北步行,为成语典故苑寻找地方。一直到夏荫园,他们才把位置确定下来。两人一拍即合,当场决定,成语典故苑就建在这里。

        在开封成语典故苑的筹备和建立过程中,谢东伟一直在协调、指挥工程的进展。赵孝斌更是一天到晚不离现场,事必躬亲。石头怎么放、条目如何安排、找哪些书法家书写等具体琐碎的工作,赵孝斌亲力亲为。

        开封成语典故苑于2014年12月5日在大宋御河岸边建成开苑。西岸为成语石,东岸则以成语灯箱为主。奇石颜色、花纹、造型各异,镶嵌在绿草丛中;成语灯箱造型古典、雅致,灯箱内容为成语、释义和配图,是我省第一座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

        成语典故苑展示了开封作为中国书法名城的书法艺术水平,书法形式囊括了楷、行、隶、草、小篆、金文、魏碑、瘦金等字体;书法家既有兄弟皆为书法家的王宝贵、王若愚,又有父子皆为书法家的桑凡、桑大钧及张本逊、张恺,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设计最高获奖者肖红等。同时,还将成语典故绘成栩栩如生的美丽画卷,使书画相得益彰。开封成语典故苑的开苑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学习的理想场所,同时为向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申报授予我市“中国成语典故名城”称号创造了条件。

        赵孝斌还在敦复书院道德文化讲堂、导游培训班、开封文化客厅、开封图书馆开图讲坛等场合,讲述开封成语典故故事,诠释开封成语典故文化,举办《开封成语故事》微电影培训班,为演员授课等,全方位、多角度竭尽全力宣传成语文化,营造浓厚的申报氛围。

        三

        2015年8月23日,以开封市委、市政府成立申报“中国成语典故名城”和“中国成语典故非遗”工作领导小组为标志,申报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此之前,2015年6月18日,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在赵孝斌呈送的申报资料上作出批示:“赵孝斌同志在挖掘整理开封成语典故故事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应予褒奖,所提申报‘中国成语典故名城’可予以支持,要组建班子做好申报工作。”

        赵孝斌深知,有了领导的支持,事情肯定能够办成,目标肯定能够实现。本来,他可以喘口气,歇一歇,让绷紧的神经松弛一下。但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他开足马力。

        2015年11月,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程崇正按照指示,带领各县区制作开封成语典故石刻,工程进入攻坚阶段。赵孝斌认真履行联络员职责,每天冒着严寒到现场指导检查施工质量。在午朝门广场西侧成语典故苑,他亲自指挥,将“握卷升屋”刻石吊装得周周正正。禹王台道北街街心花园、郑开大道西湖桥东隔离带、汴京公园等市内成语典故苑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如今,在古城开封,成语文化四处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开封文化客厅利用现代科技,展示了成语典故活页。这些活页被做成书册的形式,可以像书页一样翻阅。开封市二十七中在校园围墙上布展了50多米开封成语典故文化长廊,并把“开卷有益”镌刻在巨石上。

        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在巍峨壮观的大牌楼上雕刻着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学富五车”“南辕北辙”等16个开封成语典故故事,成为牌楼的一大亮点。

        开封市旅游局在官方微信中开辟了《开封成语文化长廊》栏目,把开封成语典故故事内容向公众广泛宣传。

        开封电视台微电影摄制组筹备拍摄多集开封成语典故微电影,2015年6月已开始陆续播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关于命名河南省开封市为“中国成语典故名城”并建立“中国成语典故文化研究基地”的决定》(民协发[2016]07号)中对开封成语典故文化给予充分肯定,“开封成语典故文化具有历史的久远性,融入当地群众生活的普遍性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性。深入研究和利用成语典故文化,对记录和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对培育和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对开封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都具有积极意义。”

        赵孝斌致力于传承开封成语文化,有人说他傻,有些人不理解他到底图什么,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支持他、赞扬他。市民户勇伟在微信中写道:“正因为有赵孝斌这样的人,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才得以传承和发扬。他们是开封的脊梁,人民不会忘记。丰硕的成果也必将激励后人把他们的精神接过来、传下去,让开封这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光彩。”

        如今,对赵孝斌来说,更大的压力来自“中国成语典故文化研究基地”建立在开封,任重道远;开封成语典故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以及产业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赵孝斌将站在“中国成语典故名城”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在传承开封成语文化上再创新的辉煌。
(作者:李树友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