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军驻营王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29 10:44:4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现许昌城东20公里处、汉魏故城西,有一村庄叫“营王”。据说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扎过曹操军营和保卫许都的御林军,故而得名。
据《资治通鉴》记载:刘协“遂迁都许。已巳,幸曹操营,以曹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当时的曹操大本营就在如今的营王村。相传,曹操曾以营王村为大本营,广招士卒,日夜操练,同时大兴农业,集草屯粮,并两次带兵征讨颍川黄巾农民起义军,出奇制胜地镇压了颍川郡阳翟、长社和汝南的黄巾义军,壮大了军队力量,为占领中原腹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凭此为根据地,以粮多草丰的军事实力迎汉献帝迁都至此。汉献帝到许都后,曹操将他驻扎在许都老城的官署进行了重新修葺、扩建,作为朝廷的皇宫御殿,安置汉献帝住了进去,而他自己却与将士一起住在宫城外的军营里。
随着军事、政治、经济形势的日益强大,许都也逐渐得到发展。原来许都老城进一步扩建为坚固而豪华的内城(又称皇城),专供汉献帝及其宫妃居住。在内城之外增建了外城,外城供文武百官建造府第,曹操从此才有了新的居住地——后人俗称的“丞相府”。原“曹操营”仍在内城,并改建为御林军军营,专职保护皇宫及许都的安全。御林军昼夜巡逻、放哨,内外城俨然有序,百业由此兴旺,一代京都也初具规模了。
后来曹操封魏王,总理大事。见城内粮草短缺,便安置军屯生产粮食以自救。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边关传报说刘备派大将张飞、马超进犯汉中。曹操一边令曹洪领兵五万,火速驰援夏侯渊、张郃,一边坐镇指挥。同时也加强了许都内外城的安全防范工作。命夏侯惇领兵三万,在许都外围巡警,以备不测。派心腹王必为丞相长史,在内城总督御林军马,护卫皇宫,确保汉献帝的安全。军司马司马懿见曹操让王必护卫许都,便担心地提醒:“王必嗜酒成性,粗心大意,担此重任恐怕有失。”蒋济也建议要曹操谨慎考虑。但曹操非常相信王必,认为王必是他披荆历难时须臾不离之人,忠心勤勉,心如铁石,不必担扰。并立即传令让王必领御林军马屯于许都东华门外。
侍中少府耿纪是被曹操所杀崔琰的学生,又掌管宫中服御、衣服、宝器、珍膳等工作,经常接触汉献帝,因此对曹操多有不满。他与好友司直韦晃饮酒密谋,并联合太医令吉本(即参加衣带诏谋杀曹操的太医吉平之子)等人,趁曹操不在许都的元宵节夜晚,三市六街齐挂花灯之际,率家丁千余人,一路到王必的御林军营火烧王宅,一路进攻皇城劫持汉献帝。当时,王必醉卧正酣,忽被喊杀声惊醒,披挂上马,仓惶到曹休家报信。曹休立即与城外的援军一起前来平乱。而皇城则依靠御林军誓死守卫,得以保全。此战一直杀到天明,耿纪、韦晃、吉本等叛乱者全部被杀,王必也被乱箭射死。曹操闻报,传令厚葬王必,并深深自责,悔恨没听司马懿的忠告。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建立魏朝,几个月后迁都洛阳,许昌作为魏“五都”之一的陪都也一直保持着繁华景象。迁至洛阳的魏文帝仍不断行幸许昌宫,故御林军营仍驻扎有重兵。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使抚军司马懿留镇许昌。此后,大将军司马师及司马昭都曾拥兵镇守过许昌,故而许昌内城的这座御林军营就一直保持着特有的地位和风貌。由于当年魏王曹操和丞相长史王必代管的御林军营都曾在此驻扎,故后人将此地取名为“营王”。直到南北朝宋少帝刘义符景平元年(423年),北魏大将周几攻占许昌时,这座赫赫有名的御林军营和都城才被夷为平地。如今虽然村庄已不见当年重兵把守时的森严,但“营王”这个村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胡春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