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论英雄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26 11:22:3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绿满园林春已终,二人对坐论英雄。
玉盘堆积青梅满,金斝飘香煮酒浓。
匙箸失时知肺腑,风雷吼处动心胸。
尊前一语瞒曹操,铁锁冲开走蛰龙。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然而,富于浪漫温馨情调的青梅煮酒,在《三国演义》中则被罗贯中描绘成充满杀气的“鸿门宴”,因而,刘备为掩饰内心恐惧的“闻雷失箸”,就被视为凭了机智和沉稳,才躲过杀身之祸的侥幸之举,故而才有赞叹刘备“尊前一语瞒曹操”的应变之诗。细论起来,仅一句话就将曹操瞒了过去,如此“尊刘”,不过是罗贯中的极力渲染与夸饰罢了。
据《三国志·蜀书》记,曹操曾与刘备宴间谈论英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云:“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三国志·武帝纪》上明确记载,当刘备被吕布打败,丧家犬般投于曹操门下时,谋臣程昱就曾建议:“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由此可见曹操早知刘备非等闲之辈而欲拢之。因而,青梅煮酒的斗智中,不是刘备瞒了曹操,而是曹操坦率地明示刘备:我知你心,但我却不杀你!不杀刘备而彰显广纳天下英才的诚心,实为明智之举。因为当时曹操的主要敌人是袁绍,而非羽翼未丰、落难相投的刘备。
《三国志》上记载这事的三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就艺术加工为震人心魄的智能较量和英雄气度的评说。但既使在尊刘贬曹的罗贯中笔下,曹操也显得那么大气、那么直率。阴云密布,骤雨将至,一场暴雨前的对饮。曹操宴席上观云而谈龙,吐雾隐形、飞腾宇宙、潜伏波涛,进而评品当今之英雄。刘备罗列了六个当时豪强,曹操一一给予否定。他说袁术“冢中枯骨”,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藉父之名”,刘季玉“守户之犬”,而张绣、张鲁、韩遂等辈,则一概斥为“碌碌小人,何足挂齿”。与其说是在论英雄,莫若谓之骂群豪更妥。曹操骂人语句之精彩,充分展示了他雄视天下、飞扬跋扈的帝王之气魄与胆识。他的英雄概念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面对刘备故作愚态的百般掩饰,曹操冷笑不止。他手指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听此言,匕箸落地。此时,恰逢雷声大作,暴雨倾盆。从曹操直面道出刘备乃英雄的评语,可知曹操不杀刘备是胸襟博大、腹有韬略、包容天地的大气概之智举。然而,曹操虽藐视群雄,却独钟情于刘备,实为英雄惜英雄的真情吐露。刘备幸得生还,当感谢曹操的知已与庇护之心。
曹操常能以法度、利益、权变统驭各色人众,任人唯才。想常人不敢想,为常人不能为,容常人不可容。处变不惊,刚毅果决。与刘备的谨小慎微、表里不一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细品青梅亭之风云变幻,意蕴深长。
青梅亭煮酒论英雄的大致情节应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这事就发生在许昌。
当时许昌确有一座青梅亭,遗址就在现许昌市魏都区许昌县招待所附近。相传,青梅亭是一座台榭式的圆形建筑,大概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坐北朝南,九级台阶,单檐六角凌空的琉璃瓦盖;四周有曲环走廊,青龙抱柱,白虎架粱;门窗透雕,里衬锦绣帷帐,檐下悬挂宫灯。亭子十分宽敞.可摆几十桌酒席。亭外有从云南移来的几棵青梅树。当时这里清溪款款,树木葱茏,幽竹迭翠,梅子飘香,风景甚是优美。曹操每每到此,总是把酒畅饮,赋诗作词,以抒情怀,这里也是军营接待贵宾的最高处所。
关于青梅亭的修建还有一段“望梅止渴”的故事呢。
据《世说新语》载,曹操带兵攻打张绣时,正值盛夏,军队行军多天,又乏又渴。当走到一座荒山秃岭时,无树也无水,将士个个头昏眼花、嘴唇干裂、难以支撑。如此下去,士气低落,就会影响行程、贻误战机。曹操灵机一动,大声喊道:“前面不远处有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大家再坚持一下,快到前面吃梅解渴啊!”立即,战士口生津液,精神振奋,终于成功地走出了那座秃山。曹操得胜回朝后,在此建青梅亭,以表青梅之功。
如今,青梅亭早无原貌,但曹操“望梅止渴”的智慧,刘备“闻雷失箸”的胆怯,以及“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至今仍代代相传,令人追思不已。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