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天下名山——首山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24 8:42:2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首山自古就是天下名山。《山海经·中山经》在叙及箕尾之山(今郏县、禹州交界处之九山)后称“薄山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谷柞,其草多茉芝,其木多槐。”此首山显指襄城首山。《淮南子》载:“天地之间,土有九山,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行、太华、岐山、羊肠、孟门。”《史记》载:“天下名山八,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尝游。”据此可知,在古代首山属天下八大名山之一,中原五大名山之一,与西岳华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齐名。《史记》还称:“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经现代地质勘探,首山之下确有铜矿蕴藏。可见,首山西北麓乾明寺“黄帝采铜”浮雕之不虚也。也不怪乎荆山(今平顶山市湛河区荆山村北)有古迹“黄帝炼铜炉”了。
因首山为天下名山,所以古往今来留存胜迹颇多,除乾明寺外,还有圣泉、文峰塔、凌霄一览亭、却金亭、憩望亭、映苍亭等。
圣泉在首山东部南坡。泉出乱石之中,喷激万状,下流时伏,由悬崖跌入谷中,势急而咽,铮然有声。有巨石横其冲,分为二道,至谷口汇为一,成黑龙池。因黄帝曾游及此处,故名圣泉。相传圣泉若干涸少水,预示干旱饥馑将临:反之,若水量充沛,则征兆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文峰塔耸立于首山最高处,系明嘉靖二十八年按察使汤笃斋至襄,嘱主簿樊叙所建,取昌盛文风之意,曰:“高山为砚,汝水为池,文风聿兴矣。”塔八角十三层,通高五十二米,由基台、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造型挺拔,结构巍峨。
凌霄一览亭位居首山东端峰巅,建于唐代,在空旷的黄淮平原衬托下,有一览云霄之势,故名。亭为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方台基四周有曲栏,可凭栏远眺。
却金亭在首山西麓,明成化年间襄城进士张淮巡按陕西,为一富商平反冤狱。富商感激不尽,要馈赠张淮黄金千两,张淮谢绝了。后张淮卸任归里,富商又将千两黄金铸成一个“寿”字,送到襄城张淮家中,张淮仍坚持不纳。富商无奈于首山西端大道旁筑亭一座,书额“却金”,泣拜西归。却金亭六柱稳竖,六角飞翅,六脊结宝葫芦顶。
憩望亭在首山北麓,为明万历进士兵部尚书张鹤鸣所建,张鹤鸣原籍襄城,后寄居颍州卫。致仕(退休)后,归故里,游首山,建亭自箴,存安度晚年之意。该亭重檐琉璃瓦,八角攒尖顶。
映苍亭位于首山中部峰脊,为襄城万历进士张宁建造,亭内有八卦矶一块。张宁作《映苍亭独眺》诗一首:“苍岚收极目,天地正悠然。生来休问姓,亭建在何年。野云侵短袖,山鸟入长烟,却怜人事拙,不肯到高巅。”
首山为天下名山,历代墨客雅士多有游首山者。李磐《登首山》诗云:“出门望首山,山势何峥嵘。凌虚古柏合,文峰晚烟横。摄衣步其巅,欲觅古来情,空传仙人迹,遗洞藏山精,不知采铜者,何处遇广成。俯瞰乾明寺,殿阁半颓倾,借问浮屠师,几问晓钟鸣。轩皇常游处,泰山旧齐名。谓是神仙宅,万灵接明庭。乱石空磊磊,野草自青青。但见西风来,斜阳半山明。冷落怀古意,拂袖谢山灵。”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胡春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