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开封灯会 宋韵华彩溢千年
开封灯会 宋韵华彩溢千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22 10:22:2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猴年春节,要问哪里“年味儿”最浓,当然要数开封上元灯会。2016开封上元灯会不仅频频登上央视屏幕和《人民日报》,同时也被刷爆了朋友圈。开封灯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如今已经璀璨千年。

        北宋元宵节

        官民同赏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因其主要风俗是张灯、观灯、赛灯,故又称为“灯节”。若问古代中国哪个朝代元宵节最热闹、花灯最多最亮,几乎众口一词:北宋。

        据史料记载,宋初上元灯展为期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到了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朝廷无事,国家安定,年谷丰登,令开封府续放十七、十八两夜灯,有宋一代,上元五夜灯形成了一种制度。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到了北宋中期,元宵节不仅有五夜灯,而且全国放假,以便官民赏灯同乐。元宵节放假,在宋朝又叫“放灯”,意思是开放城门,解除宵禁,允许城乡居民自由进出,彻夜观赏花灯。放灯的期限最短3天,最长则能延长到7天。宋徽宗刚即位时正是北宋商品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他曾宣布在京师开封放灯七日,金吾不禁,全国人民脚板发痒,都想去首都观灯。即便到了经济衰败的北宋末年,官方依然非常重视元宵节灯展。为了办好灯展,自头年腊月十五日就开始“预演”“预赏”。

        开封市文史专家刘海永介绍,宋代上元灯会是一个狂欢的节日,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上元之夜,开封城花团锦簇,灯火辉煌,游人如潮。刘海永说,宋人笔记中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上元张灯,天下三日,开封府也是如此,相传是吴越钱王来朝,进钱若干,买来两夜。“在正月十五之夜,皇帝还会差人赐酒,见者每人一杯。王孙公子、才子佳人、平民百姓潮水般前来领赏。”刘海永说。

        刘海永说,上元节,还是青年男女的狂欢夜,他们肆无忌惮地在街上携手并肩、情意绵绵。当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太学念书,每逢元宵放假,他便利用这天假期回家团聚,白天陪李清照去大相国寺地摊淘古玩,晚上则上街观灯。

        明清灯会 传承北宋繁华

        明清时期,花灯活动尤为盛行,样式变化万千,种类逐步增多,规模也有所发展。当时,民间较为盛行敬灶神点红灯的习俗,大年三十晚(农历腊月三十日),各家各户均要点上一盏红灯,就连贫家小户门前也要挂上红纸灯笼;中等家境的吊四方形檐灯或六方形宫灯;富贵之家则为圆形大纱灯,以示对灶神的尊敬。民间最盛行的灯种是宫灯和纱灯。这些灯题材丰富,精美奇巧,以竹木作架,红色丝绸、布料、纸张等均可作灯衣。富豪之家在厅堂、门首悬挂的宫灯和纱灯制作得十分讲究,有的镶金嵌玉,有的饰以彩穗,有的题写诗文。纱灯因呈鼓球体,用三块乙楠竹篾钉成三脚架,把它挂起来,三脚分开,便可离地三尺垂悬半空,三脚合拢,又可手举高悬。当时,它比宫灯的用途还要广泛。

        明清以后,开封元宵灯会虽然不再“冠绝天下”,但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平。明代开封的灯展多集中在府城内外及主要街道。除了观灯,元宵节当天,有近十家梨园戏班同时唱大戏。此外,有社火、舞龙、舞狮、舞麒麟、高跷等,分外热闹。到了清代,元宵节虽然沿袭明制,但是灯会的时间有所缩减,灯会的规模也不如明代,清代开封的灯展虽不及以往,但是民间对元宵灯会依旧保持着热情,因此,民间制灯行业较为繁盛。北宋以后,开封制灯艺人和作坊代代相传,在制作工艺、材料及花灯内容题材上逐步发展与创新。“汴梁灯笼张”即是制灯艺人中的佼佼者。“汴梁灯笼张”亦称“汴京灯笼张”,世居开封,为开封著名彩灯制作世家,至今已传承七代。“汴梁灯笼张”第七代传人张俊涛告诉记者,“汴梁灯笼张”第一代先祖张泰全,是清代制灯的名家,他在对北宋精品彩灯深入研究和继承的基础上,将花灯的制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清末至民国年间,“汴梁灯笼张”制灯技艺已十分成熟,可用纸、布、绸、缎、绢、竹、木等材料制造各种彩灯,有宫灯、走马灯、折合灯、云中灯(可以放入夜空中的孔明灯等)、水中灯(放入河湖之中的莲花灯、花船灯等)、造型灯等。
(作者:王兰兰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