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古社柏的传说
古社柏的传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3 11:03:4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社柏位于长葛老城镇西北0.5公里处。传为汉代所植,因此,群众又呼为汉柏。

  据民国19年(1930)《长葛县志》载:“社柏为葛名胜,前志未载,诚憾事也。现有26株,东西极大者各二,皆24围,余亦21围;应邵注《汉书》谓社树暴长,因名长社,或即此柏,惟长社之名,非由汉始,魏或已植此柏,因暴长改为长社。二千余年古物可称巨特。”此地为战国魏长社邑之社稷坛,今坛已不存在,而群众仍呼社柏为“社坛之柏”。然而,社柏的存在相当成功地解释了“长社”这一县名的由来,也因此说明汉以前已有“社柏”了,所以,我们不称汉柏,而称其为“古社柏”,就比较确切了。1991年版《长葛县志》载:“可惜失去管理,民国期间死掉一株,1949年以后又死2株,而今只有23株了。”据当地一些老年人讲,他们年轻时,社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走进柏林,冷气袭人,风声潆耳,使人顿时肃穆悚然。由于古柏长得不仅苍翠葱郁,而且千奇百怪,姿态各异,人们便以其形状分别冠以不同的美称,如佛柏、仙柏、猴柏、龙柏、凤柏、虎柏、狮柏、龟柏、蛙柏等,而每一棵树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故事之一:虎柏成精,变成活虎,拦路伤人,危害一方。县府广贴告示,招人捉虎,立功者受奖。一大力勇士与众人追虎至柏林,突然不见。有人说是虎柏作怪,遂以铁钉入虎眼,在虎柏上挂匾,始得太平。后人见钉,不见匾,于是附会出这一故事,不过,现在虎柏树身上确实还有一颗大铁钉清晰可见。

  故事之二:龙柏成活,变成大蟒,盘于树上。树下有人行走,大蟒向下伸头吸人,人便双脚离地,状如驾云。有个卖豆腐的,每天起早去城里上市,挑着豆腐担,行至柏林中的土路上,觉得脚轻省力。他向别人说这个情况,别人说是龙柏成活,要吞吃他,于是谈柏色变。这可能是卖豆腐的挑担累出汗来,走进柏林,冷飕飕地,顿觉精神抖擞,不知累了,别人便附会出龙柏成精的故事。

  故事之三:南蛮取板。有一年社柏附近大集会,来了一伙卖竹竿的“南蛮子”,生意来头挺大。早在集会前几天,一船船大竹竿由双洎河顶水而来。南蛮子把那又粗又高的竹竿围住社柏竖起来,围了一层又一层,密不透风。会上卖着,双洎河里的船继续运着,好一副做大买卖的样子!一直到大会结束,还剩一大批竹竿围着一棵大柏未动,后来乡民们发现南蛮子们不见了!剩下的竹竿也不要了。等人们将竹竿拿完后,才发现那棵树被南蛮子偷走了一块中心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柏树被抽去的部分早已愈合。还有一些故事,不再一一赘述了。

  民国年间镌刻的记载社柏的石碑,解放初期被拉倒,水利化时砌在渠上,文革时搬到井台上,留下残碑半通,后被收藏在文物保护员家里。碑虽不全,字迹清楚,细查起来,确实记有社柏的各种美名。所幸的是,今老城西关一书香门第,尚保存着社柏碑记的拓本。1993年许昌市人民政府将古社柏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重点保护区。长葛的古社柏是我国古代“社”的活化石,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2003年,为了更进一步地保护古社柏,中州人文纪念园征得长葛市文物管理所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将古社柏作为一项人文景观人围中州人文纪念园加以保护,四周冬青环绕,植做了柏树树墙和大门,并给每棵柏树制做铁艺防护栏,柏树周围还进行了绿化,形成了一处观赏性很高的人文景观。现在古社柏已作为长葛古老的象征和我国古代“社”的活化石,迎接着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展示着古老长葛的人文风貌。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唐雎不辱使命
下一篇: 许昌宅院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