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士徐庶、司马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0 17:03:5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徐庶——字元直,初名福,后改庶,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颍川一代名士。庶幼年爱击剑,喜鸣不平,曾因替友杀人被捕,脱险后弃去刀剑,遍寻名师,矢志读书。
黄巾军起义时,徐庶在荆州避乱欲随刘表大展宏图。当他发现刘表优柔寡断,知贤人而不能用,知恶人而不能去时,即留书告辞。后到新野谒见刘备,备以上宾礼待庶,并任为军师。曹操探知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积草屯粮,令大将曹仁率兵3万进攻。徐庶闻报,指挥如定,以计谋大败曹仁。事后,刘备称赞徐庶有王佐之才。庶对刘备说:“卧龙先生诸葛孔明是天下奇才,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连忙说:“请你带他见我”。庶说:“孔明非一般人物,不能随便叫他来,将军应恭敬地亲自请他来。”刘备依照庶言,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终将诸葛请出辅刘兴汉。
建安十三年(208),徐庶的母亲被曹军俘获,庶向备辞行以手指胸说:“本愿与将军共图大业,耿耿此心,可质天日。今失去慈母方寸已乱,纵身能留此,恐亦无益于事,请放我归养老母。”徐庶与石韬一同北去归曹。
魏文帝黄初年间(200—227),徐庶在魏先后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司马徽(?一208),字德操。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人。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司马徽隐居故里,躬耕度日。司马徽平时向不品评他人高下,如有人向他求问总以“好、好、好”回之,被后人称为“好好先生”。
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方18的庞统,乘车前往颍川拜见司马徽。徽正在树上采桑,统在车上向徽说:“大丈夫处世,当束玉带,穿紫衣,建功立业,怎能屈辱一生,使洪流不能尽量,而做蚕妇之所为呢?”徽坐在树上从容地说:“你且下车,我告诉你,你只知道抄小路是捷径,不考虑迷路的痛苦。陶唐时,伯成子高宁愿舍弃首领的荣华去作农耕;春秋时原宪居桑门蓬户,不易官宅深院。哪里见到居住华屋,乘坐肥马,侍女成群的人能成为奇士的呢?现在就是有帝王之尊,千驷之富,我也不以为贵”。
建安四年(199),司马徽为避战乱寓居荆州,并设馆讲学,其弟子尹敏、李仁等后来都做了蜀国的名臣。
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在荆州访求名士,拜见司马徽,和他畅谈天下大势,并征询人才。徽向刘备极力推荐诸葛亮、庞统二人,说他们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可辅佐以成大业。以后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投奔他,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刘备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与司马徽首荐诸葛亮是密切相关的。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到新野,直指荆州,徽被曹兵俘获。曹操对徽慕名已久,意欲大用,而徽却染病去世。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