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晏几道 “宋词小令第一人”
晏几道 “宋词小令第一人”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2/1 9:13:3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中国历史上的父子文学家中,北宋的晏殊和晏几道可谓当仁不让,世有“二晏”之称。与父亲晏殊高居宰相一生风光不同,晏几道经历了家道中落的悲凉,饱尝世间冷暖。好在天性孤傲的他不以官场为意,一生只痴迷于写词。同时代的好友黄庭坚曾说他“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因为这“痴”,他不仅在名家辈出的宋朝词坛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且获得了“宋词小令第一人”的美誉。

        一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他出生时,父亲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更令人称道的是其文采和词作。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

        虽然在文学上晏几道给老爸晏殊增了不少面子,但他从小也没少让晏殊忧愁。有一次,晏殊在家中举办宴会,当着满座宾朋,他想让年仅5岁的小儿子露一手,就叫晏几道出来背首诗。晏几道倒是不怯场,开心地跑上来,拍着小手,张嘴就唱:“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宾客们一听,宰相家的小公子竟然爱背柳永的艳词,个个面面相觑、哭笑不得。晏殊涨红了脸,厉声呵斥道:“住口!小孩子不得胡说乱唱!”晏几道委屈地流出了眼泪,辩解说:“我觉得好听,为什么不能唱?”晏殊不禁喟然长叹:“孺子不可教也!”

        这也难怪,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根本不知农桑,哪知世事艰难呢?

        至和二年,随着晏殊的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17岁的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当初,宰相府前总是车水马龙,前来拜见的官员趋之若鹜,现在则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人情世态的巨变,真的比小孩的脸来得还快。用黄庭坚的话说,“诸公虽称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意思是:众人虽然声称喜欢他,但又都小心地观望着,不想与之有过多的交往,于是晏几道逐渐被冷落。

        更糟糕的事发生在熙宁七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诗《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入狱。

        这突然的变故让他的家人措手不及,他们急忙展开营救,最后案件交到宋神宗手里。好在宋朝的皇帝文学素养都不低,宋神宗看罢晏几道的诗,不仅没有上纲上线,反而称赞他文采好,马上命令释放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不过,晏几道人生的星空虽然黯淡,也并非没有一丝光亮。元丰年间,宋神宗在宫中举办宴会,特别征召晏几道侍宴。晏几道得以一展才华,即席写下了一首《鹧鸪天》:“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这首词交由皇家歌舞乐队演唱后,“大称上意”,不久就授予他颍昌府许田镇监的官职。

        虽然40多岁才得到一个小小的官职,但是晏几道还是很兴奋。此时的颍昌官场上,知府韩维是晏殊的弟子,有着这层特殊的关系,再加上对自己才气的自信,晏几道上任伊始,就大胆给韩维献上了自己的词作。韩维很快给予回复,说你的那些词作我都看了,“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要辜负我作为一个“门下老吏”的期望。他全然没有昔日晏家门生的温情,而是一副道学面孔、家长做派。晏几道读罢,如同大冬天里被人泼了一瓢冷水,心都凉透了。

        在此番受挫后,他就此放弃了对仕途的向往与努力,一头扎进诗词的世界,因为那里才是他的大观园,可以遮风避雨,安逸而舒适。

        二

        晏几道每一首词,差不多都与爱情有关。特别是在经历家境衰落、仕途坎坷之后,晏几道更是把全部忧愁都融进诗酒风流,沉浸于爱情的感伤中。

        读晏几道的词,出现最多的是小莲、小鸿、小苹、小云4个女子。她们是晏几道的朋友沈廉叔和陈君龙家的歌女。晏几道经常到这两家去做客,在一起饮酒赋词,每有一首新作,就交给她们即席演唱。这4个女子貌美如花,又善于表演,歌酒相和,让人如痴如醉。

        晏几道写给她们的词,总是真情流露。他在《虞美人》中写小鸿:“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而写小云则说:“双星旧约年年在,笑尽人情改。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4个人中,晏几道更为倾心的似乎是小莲和小苹,因为她们在词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在晏几道的笔下,小莲是一个活泼的女子,能歌善舞,“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她十分顽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居然恼恨杏子成丛满树,挡住了她偷窥的视线;她有时也任性,“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没有酒量,却故意抢着喝,然后借着醉意,把筝弹得如金蛇狂舞。

        与小莲相比,小苹则要沉静许多,第一次见面就给晏几道留下了惊艳的印象:“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袭绣有两个“心”字的薄罗衫子,幽怨的琵琶声里满含着相思,站立在落花丛中孑然一身,归去时像彩云飘然而逝,写得如此美丽,怎不令人心动?著名的古曲《彩云追月》,据说便是由这首词而来的。

        和这几个歌女的相见,总是让晏几道欢喜无限,“小颦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可相聚匆匆,转眼间离别又在眼前,每次高兴的会面,都难免以悲伤落幕,“啼珠弹尽又成行,毕竟心情无会处”、“春来还为个般愁,瘦损宫腰罗带剩”。世间相爱的人都是如此,欢喜越多,离愁越浓。

        这样神仙般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好友沈廉叔早早过世、陈君龙卧病不起,小莲、小鸿、小苹、小云各自散去,不知所终。

        有一次,晏几道在一场酒宴上意外地与其中一个歌女相逢了,他惊喜交加又无限伤感,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年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想当年,歌女含情脉脉殷勤劝酒,自己甘为红颜一醉方休,如今突然相逢,还怀疑是不是在梦中。

        又有一次,晏几道意外地收到小莲托人辗转捎来的书信。他喜出望外,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他多么希望能够与小莲见一面啊,可“花易落,月难圆”,唯有一醉,期望能够在梦中相见。

        晏几道的恋爱对象,都不是什么高贵的淑女,而是身份低下、被人贩来卖去的歌女舞伎,然而他对她们却从没有轻贱之心。在这一点上,他与许多文人追求情色的逢场作戏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感情真淳、深沉,没有掺入一丝水分。纵然是萍水相逢、毫无结果,他也会把真心投进去。“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他看得懂官场浮华,却看不透爱情。可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真情投入,才让他的文字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就像清代文学家陈廷焯所说:“晏几道的词无人不爱,就胜在了情上。用情不深的人写出来的词,即便再雅致再有才,也打动不了人。” 
(作者:王爱军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刀舞纸韵话汴梁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