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安知县陆师颇有文名,主政新安期间,他重视教育,对能参加童子试(又称童试)的人免除劳役,使百姓兴学热情高涨。陆师在任期间以善政闻名,尤其擅长决狱,被誉为“神明”。
1 为百姓撑腰
上篇介绍的艾元复是清朝偃师第一位被列入“名宦传”的知县。新安知县陆师在死后入祀名宦祠,获得很高的评价。
陆师,字麟度,浙江归安(今属湖州市)人,生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进士,曾出任河南府(府治洛阳)新安知县。
据《清史稿·循吏·陆师传》记载,陆师到新安就任知县后,从兴办教育入手,培养人才。首先,他组织生员(又称秀才)研究四书五经;其次,对能够参加童子试(又称童试)的人免除劳役。双管齐下,新安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陆师在新安还以稳定地方、杜绝扰民为己任。有一次,一位巡盐使到县里检查工作,逮捕盐犯40人。陆师得知后,赶紧出面向巡盐使提出疑问。陆师说:“按大清律法,人盐俱获才能确定为盐犯,现在确定犯罪的只有2人,为什么要滥抓无辜呢?”
在清代,政府三令五申禁止贩卖私盐,违者罪至极刑。身为百姓父母官,陆师敢于为百姓撑腰,对违法犯罪不包庇,对冤枉好人零容忍,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后来,陆师的父亲去世,他丁忧回乡。刚刚上路,他就看到六七个骑兵携带弓箭,赶着几辆牛车,车上坐着30多个妇女。陆师觉得奇怪,就拦下他们询问。(如图)骑兵说,这些妇女都是归德(今商丘)饥民,被买回去给将军当仆人。陆师听了勃然大怒,要求骑兵将这些妇女归还她们的家人,并上书该将军,让他约束自己的部下。
获救的妇女们高兴得哭了起来,跪在地上向救命恩人陆知县磕头。有人劝告陆师:“您丁忧在途,是已经离职的知县,怎么还敢违逆将军?”陆师慨然道:“我这个知县一天没有出境,就还是新安百姓的父母官。我怎么忍心看到饥民们妻离子散,妻女成了将军的奴仆呢?”
2 决狱如神
三年之丧满,陆师并没有回到新安,而是被任命为江苏仪征知县。和在新安一样,陆师在仪征也多有善政,尤善决狱,有“神明”之称。
仪征有一个盗贼欺骗良民入伙,进行盗窃。陆师得报,亲自前往抓捕,到了案发地,看到器皿摔烂一地。盗贼撒谎说,有人吃霸王餐,饭后不付钱,结果导致打斗,把器皿打坏。陆师将良民和盗贼分开审问,从言行中断定盗贼的真实身份,最终抓贼成功。
每年春征(清代赋税的一种)之时,陆师总是动员富户先缴纳税款。秋征之时,陆师为减免富户的损耗,让他们自封投柜。
所谓自封投柜,即透明纳税,让纳税人能够避免因纳税过程不透明而遭遇各种勒索,避免被重复征税。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