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墨香生活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23 8:40:5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开封是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积淀的八朝古都,有着许多热爱书法的人,王官印就是其中之一。王官印心系百姓、勤奋工作,深受村民爱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沉醉于书法世界,品味书法的魅力。
1994年,16岁的王官印就读于原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机缘巧合,他参加了曾广老师开设的书法课,开始学习颜体和篆刻。上课时,王官印认真学习、细心揣摩,多次受到曾广老师的赞扬。课余,他总是前往图书馆,寻找与书法相关的书籍字帖、临摹学习,如痴如醉。渐渐地,王官印对书法精髓的领悟力逐步提高,自此之后,书法世界向他敞开了大门。
系统的学习为王官印今后的书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之后,王官印根据曾广老师推荐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和汉代的《张迁碑》,自学书法。但是,缺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他很快变得迷茫起来。后来,王官印决定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开封分校系统学习书法。在那里,他一心扑在学习上,篆书的古拙、隶书的朴茂、楷书的端庄、行草书的飘逸,他心摹手追。从书法理论到书法技法,从中国书法史到书法美学,从古诗词创作到文学常识,王官印疯狂汲取知识。基础扎实后,王官印专注隶书的学习。在练习隶书的过程中,王官印逐步体会到《张迁碑》灵动中的厚重、《西峡颂》劲健中的古意、《曹全碑》秀丽中的娴雅……
在他的办公室里,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弥漫着浓浓的墨香,令人陶醉。工作之余,他练书法,既能缓解工作压力,也能修身养性,他总是乐此不疲。在床头边、墙上、电脑前,王官印总爱悬挂上自己喜欢的字帖,不仅是为了装饰,更是为了方便观赏学习。一有空,他就会拿出字帖进行研究。对他来说,夜深人静时,最适合练习书法。没有外界的干扰,王官印可以用心和书法进行交流,有时灵感来了,挥洒笔墨至凌晨两三点也是常事。
名师和机遇必不可少。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书法界朋友引荐,王官印加入了开封一个有名的书法组织。从此,王官印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活动,向宗致远老师和其他成员虚心请教。老师点评作品的每一句话,他都细心揣摩、认真体会、不断总结。王官印还慕名找到赵鉴钺老师,请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此后,一有机会,王官印都会向他们请教,书法家也乐意接触这个老实厚道的小伙子,耐心中肯地指导他学习书法。
平时,王官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书法的机会,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走在大街上,在那些书法牌匾和对联面前,他常常驻足观看、细心研究。有时看到好的作品,他就用相机拍下来,回去认真研究。一有空闲,王官印就去旧书摊、书店、图书馆、字画店……在书法的世界里,他总是能找到乐趣。
因为练习书法,一回到家,王官印就会钻进书房,埋头写字,生活琐事都交给妻子打理。时间长了,妻子理解了他,知道他没有特别的爱好,只喜欢享受书法带来的宁静与快乐,不为功成名就、只求修身养性,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现在,在王官印的熏陶下,妻子一有空也到书房练习书法。王官印6岁的女儿看到爸爸天天写字,觉得好玩,也拿起爸爸的毛笔写写画画,还多次央求爸爸教她写字。
长时间书法的练习,让王官印养成沉稳的气质,使得他在工作时能游刃有余。教师出身的王官印,在柳园口乡政府工作已经10余年,凭着自身过硬的工作能力,他在乡政府担任过多项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2012年5月以来,王官印还分包了5个村,工作任务很重。他不但没有怨言,还出色的完成了工作任务。不管在乡政府院内,还是在村里,群众都会看见王官印忙碌的身影。他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群众亲切地称他是乡里的“大管家”。遇到群众来办事时,王官印总是热情接待,没有一点儿官架子。时间长了,群众对王官印很信任,有什么事总爱和王官印说。遇到脾气不好的群众,王官印总是耐心地和他们谈心,想方设法帮他们办事,直到群众满意为止。2015年8月,王官印投入到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在农村这片天地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
现在,王官印在书法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在全国青少年“写清明”主题创作大赛中荣获书法类一等奖,在河南省“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书画摄影展览中荣获三等奖,还多次参加省内外书法篆刻展。他在《书法导报》、《中国书画函授报》、《开封日报》等报刊发表书法作品10余幅。
面对成绩,王官印很谦虚,他说:“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我还是一个门外汉,我要继续学习。”面对未来,王官印充满信心,他准备利用业余时间,去山东、西安等地看一些汉代石碑,再进修一下,争取更大的进步。
(作者:王刚,李可蒙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