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古代科举考试:“通关节”连升三级
古代科举考试:“通关节”连升三级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24 9:25:42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古代“高考”的腐败程度令人惊讶:在科举考试中,只要关节疏通到位,金榜题名不是问题,连升三级都有可能。过去有一篇语文课文,叫《连升三级》,说是明代有一个富家少爷,大字不识就敢进京赶考,考官误以为他有后台,保他金榜题名;皇帝误以为他是忠臣,又让他连升三级。
 “通关节”通得稀里糊涂、莫名其妙,用咱洛阳话说,这真是老天瞎了眼,让“信球”走了狗屎运!这个故事取材于相声名段,略显夸张,但其所讽刺之事确实存在。在腐败的王朝,能否中榜的关键不在于有无才学,而在于有没有“通关节”。
 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洛阳居住,写过《洛阳女儿行》。王维的诗恬淡有禅意,但他早年也不得不与歧王、公主拉关系,以求不被挤出“状元录取通知单”。林东郊的老师的老师,运气就比较背了。林东郊乃洛阳老城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据洛阳学者晁会元先生说,林东郊的老师张青莲有一个老师,也姓张。张先生运气不好,又未“通关节”,逢考必输,直到73岁方才中了举人,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封建统治者也意识到这样不公平,为刹住歪风,便锁院“软禁”考官:皇帝临时指定考官,将他们锁进贡院,发榜前不许他们离开,且不许会客。贡院是中央级考试的考场所在地。武则天执政时期,中央级考场一度设在洛阳。
 锁院是宋代才有的。明清更严,规定考官家属不准参加考试。贿赂考官若被揭发,行贿者、受贿者都有可能被处死,同场其他考官也会受牵连。据《水窗春呓》记载,清道光年间,才子欧阳兆熊(《水窗春呓》作者之一)进京赶考。欧阳先生懂点儿医术,与他有私交的高官便以诊病之名把他请到家中,写下“也欤(yú)圣怀”四字,叮嘱他在答卷时用上——说白了,这就是“通关节”的暗号,只要欧阳先生照做,阅卷官便能据此照顾他,保他高中。
 欧阳兆雄是实诚人,不愿作弊,没用暗号,结果名落孙山。那些才学不如他的权贵之子,因为提前通了关节,个个冲过了“分数线”。遵守秩序者只能当炮灰,可见封建社会考场之黑暗。不过,我要为欧阳先生点一百个赞:骗人容易骗己难,考试可以作弊,人生不能作弊。《水窗春呓》传世至今,人知欧阳兆雄,谁知当年与他同考者是谁?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马寺钟声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