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一代文宗 风华绝代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19 9:03:0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作为文坛领袖,欧阳修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大刀阔斧地整顿文风,推行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大宋三百年的平实文风。宋仁宗嘉公式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受命主持礼部贡举。这时的欧阳修处在文坛盟主地位,他所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青年举子当中流行一种“太学体”,刻意仿古,文章险怪奇涩,令人难以卒读。欧阳修决心借用科学取士的机会,痛惩文场歪风邪气,培育平易自然的文风。在这场科举考试中,他以文风平淡作为取士标准,这样终于使“太学体”销声匿迹,一代平易文风逐渐形成。闲暇之时,欧阳修将庆历五年以来搜集的金石铭刻本进行整理,编纂成《集古录》一千卷,并为其中的部分撰写题,据以考订史事,探求经义典章,评述诗文书法。这些题跋后来编成《集古录跋尾》,成为宋代金石学的开山之作。
作为一代儒宗,欧阳修的胸怀宽广似海,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进。欧阳修均为自己认同的文人、看好的才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崭露头角。因为欧阳修的春风化雨、小心呵护,终于造就了大宋一批绝世才华,成就了一个文章盛世。王安石、曾巩和苏氏三父子等一个个文化硕儒,在他的扶持下迈步文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苏辙在文章中说:“眉山偏僻,从不知文化为何物,到了汴京,见到欧阳修,才知道斯文之气,聚之于此。”一代文豪苏轼谈及这位知己兼恩师,更是赞佩备至:“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宋人在文章中,更是赞誉其为一代文宗、风华绝代。
欧阳修的文章独步当世、名垂千古,和韩愈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作为一代文学大家,欧阳修喜欢收集金石文字,还开创了“文人书法”的先河。为了使书法更趋生活化,欧阳修将专门练书法的行为改为随意作日记的行为,并言平日所记。欧阳修的书法生活化观念,乃“文人书法”之滥觞。由于他的影响,宋代行书手札尺牍非常兴盛。人们将书法与作者的知识修养、为人品格联系起来,进而形成了品评书法的一条重要标尺——书卷气。
作为宋词大家,欧阳修还在宋代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集于《六一词》一卷中,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如《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欧阳修偏重抒情的词更是婉曲缠绵、情深语切,让人读之难忘。“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如这首《生查子》,简练而婉约,历经千年而传诵。欧阳修的一些词写感情,往往是情深意长、含蓄蕴藉,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如他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如果说,欧阳修在从政、做官、革新中实现了人生价值,那么,醉心山水、从容自然则是欧阳修卓然个性的体现。漂泊在北宋的大地上,欧阳修的目光永远是清澈的,他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线,别人也把他当成风景来欣赏,就如他被人称道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2]
(作者:李晨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