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根系列——家庙街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17 9:26:4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位于市区中北部,今已改为商业及住宅区,原分为家庙前街和家庙后街,其大致范围是:刷绒街以南,三胜前街以西,宋都御街以东,西大街以北的区域。今天仅存部分遗迹。明代该区域北侧建有周王府家庙,崇祯十五年,1642年,家庙毁于水患。清代形成街道,始称家庙街。民国初期改为革新街,1938年复称家庙街,1966年复称革新街,1980年再次改为家庙街,未商业开发前为回民聚集区,今有存有清真寺,已列入文宝序列。
该街对确定金代皇城、明代周王府位置及开封城市变迁有参考价值。如下图红色区域为皇城及周王府城墙。
家庙街清真寺及其渊源
家庙街清真寺现有大殿、卷棚各三间,窖殿一间,北讲堂兼阿訇住室四间,浴室三间1984年翻修。此外寺内还有楼房十二间。下图为大门及内部。
家庙街清真寺周围聚集回民约三百户左右。大部分住在家庙街前、后街,少部。分住在西蔡胡同、新街口、西大街、刷绒街、砖桥街、万寿街、三圣街、午朝门、东华门一带。解放前,该区域回民多从事皮货生产,以熟皮或销售皮鞭、皮条、组花弦、鞋底皮等谋生,其中贩卖毛皮者也不少。1958年,他们大都到市皮革厂工作,现多数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已成为皮革厂的骨干力量。
家庙街清真寺主要是由桑坡迁居开封的回族皮毛商人集资所建。 清代的桑坡是全国有名的回回皮毛业集散场所之一,随着皮毛业的发展,明末清初该村回族已开始向外迁徙。桑坡回族皮毛商人是在清朝初年来到省城开封的,由于经商年久,遂偕家眷在此落户。后来,桑坡回民来汴经商或逃难投亲者日众,加上其他地方的穆斯林亦纷纷迁居而来,致使家庙街一带回族人口大为增长.原来的小寺已远远不能适应宗教生活的需要。于是清真寺在得到募捐后被扩建。
同治十二年重修了该寺的大殿,卷棚和大门 。
寺内原悬挂有《道本忠诚莎、《世守良规》、《万殊一本》、《惟精惟一》四块匾额,十年动乱期间均遭破坏。现今寺内尚存同治十二年所立之整塞应街渲基童重堡大殿卷棚大门功德石啦壁,碑阴《万善同归》记丞羞篮寺时的捐款名单及其数额。该碑剥落严重,两面字迹多已不能辨认。寺中:有“大明正德年制”的铜香炉一樽,香炉四周铸有阿文 ,中原地区较为罕见。
(作者:邓启亮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