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根系列——刷绒街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17 9:24:1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位于市区中北部,今龙亭公园午门广场东侧,东起东华门街南口和原家庙街北口,与三胜街西口相接,西止宋都御街,与万寿街东口相对,长约300米。清代该街有织绒的手工作坊,故称刷绒街,沿用至今。今刷绒街向东与三胜街 文庙街被改造扩宽, 成为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的重要街道 。
该街是北宋东京城皇城南墙位置的重要参照。
“刷绒也称织绒、人造珍珠毛等,它不仅是中州的传统羊毛纺织品,而且在我国的毛纺织品中也是一个独特的品种,其产品经拉毛、卷绒等工艺处理,外观与羔羊皮酷似,除具有羔羊皮的御寒、保暖等特点外,较裘皮又具有质地轻柔、吸湿、通气、无皮臭味、不脱毛、 易夏存等优点。产品以白色为佳,是闻名遐迩的高档衣料,畅销国内外。早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曾荣获银质奖。
关于刷绒的历史,有关资料中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为《开封日报》曾载:相传宋代,有长葛人名叫王成者,把羊毛加工成与羔羊皮相似的刷绒。一年,中原大旱,王成携妻逃至大梁(今开封),操起刷绒之业以营生,生意颇为兴颅…王成去世后,几经战乱,其子孙返回长葛家乡,开封便无制刷绒者。
第二种为长葛有关部门的调查,长葛绒的织造工艺约始于清乾隆年间,由县内一名叫阎台的牧羊人始创羊毛刷毡工艺,后经崔明甫兄弟二人吸取土布纺织工艺加以改进,经拉毛、卷绒等工序制作而成。崔氏兄弟曾在开封设立刷绒作坊,传之多家生产。后有长葛人张虎妮从开封得其艺重归长葛,于光绪六年(1880年)在长葛老城设立“和顺兴”刷绒作坊。刷绒生产在长葛重新振兴。
位于该街的原针织内衣厂有3件事在我市也是有影响的。第一,上下班响汽笛,笛声可传至东、西、北城外。由于过去钟表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故拉笛报时颇受市民欢迎。第二,建厂后其染色污水不定时注入潘家湖,又流进惠济河,可以说是惠济河被严重污染的源头,只是那时人们还没有环保意识而已。第三,将有名气的午朝门水井圈入厂内。据附近老人讲,该井是个老井,日本人于1939年左右下水泥桶将井口直径加粗。所以该井还是日本侵华的见证。”
(作者:邓启亮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