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品读开封:裴维与《香草亭诗词》
品读开封:裴维与《香草亭诗词》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12 9:49:0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2014年10月,经过10多年整理并被列入“二十世纪诗词名家别集丛书”(中华诗词研究院项目)的《香草亭诗词》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作者裴维,开封人,晚清要员,工诗词,著有《香草亭诗草》《香草亭词草》(以下简称《诗草》《词草》)。《香草亭诗词》由其后人裴元秀、裴文瑗、裴寿镛等据《诗草》《词草》的抄本整理,裴元秀作序,裴元佑题签。 
    裴维其人 
    晚清开封裴氏家族是古城著名的科举家族之一。据裴氏后人、中央党校教授(已退休)裴元秀撰文述介,开封裴氏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由曾任安徽蒙城知县、亳州知州的裴振(1746年~1795年),自安徽携子迁入,至清亡共历4代。这一家族重视文教,儿孙们科举成绩优异,为官者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问世的《祥符县志》,曾载入裴氏一家三代10人,并为其中两人立传。10人中有5人中举,其中3人为进士、1人为翰林;为官者7人中,既有州、县一级的地方官,也有任职京师的二品大员裴维,可见裴氏家族显赫一时。 
    裴维是这一时期开封籍裴氏的第三代,也是佼佼者。裴维(1856年~1925年),字韵珊,一字韫山,号君复、香草亭主,同治十二年(1873年)河南拔贡第一名。光绪元年(1875年),与堂兄裴维俊同榜中举,光绪六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为庶吉士。光绪九年任翰林院编修,为开封裴家唯一的翰林。光绪十二年任国史馆协修官,光绪十五年奉旨任御史,次年赏戴花翎,官二品。裴维的父亲裴季勋,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胞弟裴维信,光绪十九年举人,曾参加过开封衡门诗社。 
    裴维才华出众,卓有见解,为官清廉。结束翰林院学习时,时工部尚书翁同(字叔平,同治、光绪帝师)曾力荐将裴维留翰林院任职。后来,他为官历任福建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奉天府丞、湖北学政、太常寺少卿、顺天府丞等职。但此时的清王朝已是内外交困,风雨飘摇,裴维亲历了丁戊奇荒、甲午战败、庚子事变、王朝覆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深悉朝廷上下的腐败无能。甲午战败后,时任福建道监察御史的他,以一份《轻议割地恐启各国贪利之端》奏折(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书光绪帝,坚决反对割让台湾。该奏折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割让台湾给日本,将成为列强瓜分中国之始,其结果将后患无穷;日本侵略中国,乃不义之战,失道寡助,其力量会在侵华过程中逐渐削弱,因而主张坚持长期抗战,待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时,集中优势兵力驱逐之。这份奏折是研究甲午战争的重要文献,其中关于“启各国贪利之端”的预见,完全符合《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实际。但随着清王朝的一步步倾覆,裴维的政治理想逐渐破灭。 
    辛亥革命后,他不仕二朝,甘当遗老,后委派他任实录馆副总裁官,参与领导《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的编撰。民国要员胡汉民曾以“门生”身份,三次请他出山,他以“我是食清朝俸禄之人”而婉拒。晚年的他,参加由“晚清四大家”之一的王鹏运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京师组织成立的咫村词社(见刘映华编《王鹏运年谱》),以诗词会友,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情感。在去世前不久的1924年,他曾填写《浣溪沙》,词意凄苦寂寞,反映了其晚年的酸楚与无奈。1925年,裴维病逝于京,葬于西直门外官园义冢。 
    裴维诗词抄本 
    裴维的诗词创作有《诗草》《词草》两种,生前均未刊印,而今能以《香草亭诗词》一书问世,离不开其后人的抄录、保存和整理。 
    裴维去世8年后的1933年,由朱祖谋(1857年~1931年,字藿生,号强村,著名词人、学者)生前辑录、再经龙榆生整理的《沧海遗音集》刊印。关于朱祖谋托付龙榆生此书的过程,龙榆生在《朱强村先生永诀记》一文中有详细记述。该书第二卷收录了裴维《词草》中的词作63首(其中两首系误收),以《香草亭词》一卷出版,这是裴维作品第一次结集问世。2003年,裴元秀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到此书。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由叶恭绰主编的《全清词钞》,选录词作8000多首,是收录清词最多的选本,其中收入裴维的词作3首(其中1首系误收)、夫人顾玉琳词作1首,这是裴维作品第二次问世。 
    朱祖谋生前所辑裴维作品能够在《沧海遗音集》中出版,来自于裴维胞侄裴南侯的抄录。而裴南侯的抄录,又得益于关赓麟的大力支持。 
    关赓麟(1880年~1962年),近现代著名词学家、实业家、教育家,我国铁路交通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参加广东乡试中举,裴维为钦定正考官。裴维去世后,关赓麟不忘师恩,命下属裴南侯整理抄录。当时裴南侯在京汉铁路局工作,而关赓麟时为此铁路局局长。裴南侯抄写了裴维《诗草》《词草》各两部以及其夫人顾玉琳诗词作品《花韵楼诗词剩稿》(以下简称《剩稿》)一部。 
    1938年日寇侵占华北后,裴南侯随身携带《词草》和《剩稿》各一部逃难,尽力保护。1961年,已进入暮年的他给文化部写信,说明自己收藏有裴维夫妇作品,并要求文化部协助处理。文化部将此信转北京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裴南侯抄写的《词草》和《剩稿》由此入国家馆藏。这是裴维《词草》的国图本,其中《词草》经过朱祖谋选校,如前述。 
    2002年,位于开封徐府坑街的裴氏旧宅拆迁,此间,裴维的侄孙裴文瑗发现了两部《诗草》和另一部《词草》,现由裴南侯的长女裴元佑保存于郑州。这可以说是裴维《词草》的郑州本。两部《诗草》,一部有人用朱笔圈阅,称之为郑甲本,另一部由裴文瑗据郑甲本补抄,称之为郑乙本。这次由黄山书社出版的《香草亭诗词》,均以上述抄本和《沧海遗音集》之《香草亭词》版本为据。 
(作者:邓高峰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