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宋代读书文化(下)
宋代读书文化(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3 9:03:1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读书之乐 
    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不仅能获得知识、涵养精神,而且还能获得不尽的乐趣。对此,宋人体会至深。 
    王禹公式在清明节吟唱:“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司马光《书楼》得意:“使君有书癖,记览浩无涯。况此孤楼迥,端无外物哗。横肱欹曲几,搔首落乌纱。此趣人谁识,长吟窗日斜。”郑刚中《书斋夏日》畅快:“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惟我坐幽堂,心志适所怡。开窗面西山,野水平清池……文书任讨探,风静香如丝。此殆有至乐,难令俗子知。”叶采《暮春即事》自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幼而好书,老而不倦”的苏轼,嗜书如命,时人秦少章曾说:“公尝言观书之乐,夜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归亦必披展,至倦而寝。”在蛮荒的海南,他“既无与晤语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 
    杨万里以妙喻谈读书之乐:“绝甘屏荤,而以诗礼为膏粱;捐绮公式缟,而以文史为襟带;去丝远竹,而以简编为笙镛。”与杨万里同龄的尤袤也说:“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无。”他抄书若干卷,“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近代藏书家章珏,曾借尤袤这段话,将其书斋命名为“四当斋”。 
    至于闲居或隐居而读书的乐趣,简直不能与外人道也。罗大经居家深山,“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并且读书之余还能够“从容步山径,抚松枝,与公式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此时此境、此读此趣,不知羡煞今天多少读书人也! 
    南宋诗人翁森的《四时读书乐》更是脍炙人口:春天,“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天,“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以诗歌写读书生活、表达读书之乐,最多的当陆游无疑。你看:“檐间点滴新春雨,窗下青荧半夜灯”;“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读书人笑翁”;“寒生点滴三更雨,喜动纵横万卷书”;“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老死爱书心不厌,来生恐堕蠹鱼中”……他的读书追求是那么洒脱:“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他的读书情景是那么温馨:“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旧业虽衰犹不坠,夜窗父子读书声。”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走进宋人的读书生活,面对众多好书,我们怎能不怦然心动!
(作者:邓高峰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