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旧话】耍龙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3/19 15:50:04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元宵灯节在洛阳老城叫十五,只不过“五”字念转了(由“五”转“洼”再到“化”),念成了“十化”。“巴呀巴,巴十化,巴了年下巴十化”,这是旧时在老街上流传的童谣,年下有好吃的,灯节就有好看的。听老辈人讲,旧时老街上过灯节十分热闹,那时的热闹是和商家的开市联系在一起的——初六小开市,十六大开市。
马市街商铺多,街道长,一条街上有三家社火组织,都叫白衣社,只是挂的灯笼不同:街西头挂方灯,街中段挂六角宫灯,街东头挂的灯“红衣绿裙”(上红下绿),很是好看。街两边扯长绳,晚上点亮灯笼,满街流光溢彩。这些活动由“神头”也就是社首来组织,费用出自街上的商家,大家自愿捐助,像“协丰猪行”每年要捐一头猪。
凤化街的社火组织每年灯节要耍龙灯,过了正月初五,就开始准备了。记得上小学时,我常和小伙伴们跑到凤化街看热闹。龙灯,用布做的龙衣画着金色的鳞片,龙头更是好看,大嘴红舌头,龙眼会转,最讲究的是挂胡子。听说东关因为出了真龙天子赵匡胤,那里的龙灯要挂白胡子;南关有个大王庙,敬的是治水大王黄守才,他被清帝敇封过,所以南关的龙灯也要挂白胡子。这就是洛阳城内耍龙灯的胡子之争。
耍龙灯,20世纪60年代以前很兴盛,只是组织方变成了街道办事处。龙灯耍起来非常威风,夜幕降临,一行几十人,前面有耍“火弹子”的引路,接着是“放荒”人(所谓“放荒”,就是放火彩)。“放荒”人一手拿谷糠、松香,一手拿引火的捻儿,他手疾眼快,火彩一扔两米多高,眩目却吓人。后面就是腾挪的龙灯了。
(作者:沙草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