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附近总能找到一条特色小吃街,许昌学院附近的特色小吃街在市区紫云路上。
其实,在许昌学院搬迁至东城区之前,八一路与文化路交会处该校门口的小吃摊儿已经相当成规模了。许昌学院搬迁,一批摊主随之东移。随后的几年,许昌学院附近几个村庄的失地农民以及一些外地创业者相继集聚于此。
东城区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因势利导,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提供各种贴心的服务。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管理规范、秩序井然、整洁卫生、特色众多的小吃一条街,不仅深受大学生青睐,而且吸引了不少市民以及游客。
也许是约定俗成,在高校门前摆摊儿做小吃生意慢慢形成一个小吃摊儿群。这些小吃不但很有特色,受大学生青睐,而且成了高校附近的一道风景线。在许昌学院门前的紫云路上,就有一条这样的小吃街,不但吸引许昌学院的大学生,还吸引许多市民前来品尝。这条小吃街有哪些特色?
小吃一条街由来已久,最早的商贩在许昌学院老校区附近就已经摆摊儿
许昌学院门前有一条小吃街,不但很受大学生青睐,而且引来很多市民品尝。“在许昌学院老校区附近,我就摆摊儿了。许昌学院搬迁后,俺几个摊主就跟了过来。”在紫云路烤面筋的商户赵华说,她家住徐湾村,在城市改造中,家里的土地被征用了。农民失去了土地,一下子成了无业人员,心理落差很大,咋办?一家人还得生活,她丈夫的身体不是很好。无奈之下,她购买了一辆三轮车,将其改造成了一辆小吃流动车。
许昌学院门前的紫云路上的夜市形成已久。“大约在2010年许昌学院刚搬过来时就形成了。”东城区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战营说,许昌学院门前的紫云路上的夜市刚形成时只有20家商户。
“这些商户大多是附近的失地农民。他们为了保障生活,加上许昌学院的大学生有需求,所以形成了这条小吃街。”刘战营说,这条小吃街是在2010年左右自发形成的,刚开始只有20个摊位。由于占道经营影响城市形象,为了管理好这一地段,有关部门下了不少功夫也没有彻底撵走商户。后来,东城区城管执法局与市创建办协调,将此处定为临时小吃摊点群,允许商户每天18时以后在此经营。
“现在,只要把烤面筋做得好吃又卫生,就不愁生意不好。”赵华说。
小吃一条街有啥特色?吸引大学生,还引来很多市民
当日18时许,聚集在许昌学院门前的紫云路南北两头,一辆辆挂着烤冷面、烙馍卷菜、肉夹馍等显眼招牌的小吃车来到事先安排好的位置,铺上隔油污的红地毯,摆上食品,等候前来品尝小吃的食客。
沿着紫云路从北向南走了几个来回,发现这条小吃街可谓汇集了八方美食:山东杂粮煎饼、福建千里香馄饨、广东蒸饺、韩国烤冷面、武汉鸭脖、东北麻辣拌……当然,其中不乏许昌本地的烙馍卷菜、黑菜糊涂面、热豆腐、豆腐汤、丸子汤、卷馍等。
“焖子的味道太好了,我一次可以吃两份。”来自山东潍坊的董志豪说,他是许昌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说起这条小吃街的美食,他显得很享受。
“我今年大三,再有两个月就要去实习了,大四要忙着找工作,回许昌的机会可能不多了。”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来自山东日照的张丽英说,“毕业前我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小吃街的小吃从头到尾吃一遍。特别是烙馍卷菜、浆面条,毕业了可能就吃不上了。”
“我最喜欢吃这儿的蒸饺和燕麦山药粥。”赵晓娟在许昌学院读大三,当天晚上,她和同学从武汉回到许昌,还没进校门,就来到紫云路小吃街。
“好吃不贵,分量很足,更重要的是能和同学、朋友一起吃,感觉很温馨。”今年已经是大四学生的郑旭说,在许昌学院上大学的4年,他吃遍了小吃街的小吃,和很多摊主也熟悉了。
“西安、开封的小吃街,我也去过。和那些小吃街相比,这儿的小吃街虽然规模小了些,但条件丝毫不差,部分小吃很有特色。”开车带朋友来品尝小吃的徐晓伟说。
“现在,这条小吃街的食客已经不全是许昌学院的学生了。学生大概只占40%,剩下的就是普通市民。可以说,它的名气已经在市区打响了。”刘战营说。
环卫部门定期洒水降尘,城管部门协调路灯长亮
“为了管理好、服务好商户,咱们没少下功夫。”刘战营说,东城区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的城管队员想尽办法为商户提供便利。
“夜市摊点刚开始的时候,许昌学院周围没有居民小区,所以这里人员还不是很多,路灯只开一半,灯光昏暗,不但影响商户经营,而且影响顾客就餐。”刘战营说,为了方便商户经营和顾客就餐,他们协调相关部门将此处的路灯全部调亮。
“路灯亮了,不但我们商户经营方便了,而且顾客在敞亮的环境中吃饭心情会很好。”卖肉夹馍的郭艳玲高兴地说。
“除了协调路灯外,我们协调环卫部门,在商户进场前,派洒水车来此洒水降尘。”刘战营说,为了确保此处的环境卫生,他们专门安排了两名环卫工人,在夜市结束后进行保洁。
“第二天经过此处时,人们几乎看不出来前一天晚上这里是夜市。”刘战营说,他们还要求商户在摊位下铺设地毯,以阻隔油污。
针对紫云路夜市小吃街,城管部门还将对这些商户进行编号。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而且能够控制商户数量。另外,城管部门还定期联合食品监管部门对商户的食材进行检查,确保食客吃到放心的小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