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吃喝玩乐 > >一城风雨一城春
一城风雨一城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10 11:18:4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外地求学多年,平日里与天南海北的同学朝夕相处的时间多于家乡的父母。经历了多年的求学生涯,一个人已经慢慢习惯了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可一旦静下来,清晰可现的依然是生我养我的那座中原小城。每每想起她,别样的亲切感和幸福感就会荡漾心间。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称赞道“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说的就是我的家乡——许昌。许昌,听上去和谐而温暖、沧桑而壮丽,正如这座城市的名字一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默默地耕耘着,见证了这座小城的千年风雨和盛世繁华。
    许昌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底蕴深厚,是历史上曹操招贤纳士、风云际会的地方。著名的“建安七子”、曹氏文学都发生在此,曹操的《龟虽寿》、曹丕的《燕歌行》就创作于建安时期的许昌。
    我读大学那年离开家乡,当时并不十分繁华的许昌在18岁我的眼中依然是美丽无比的,除了拥有历史长河赋予的悠久灿烂的华夏文化、三国文化遗址之外,还拥有改革大潮赋予的在此起彼伏中建设的现代化建筑。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清潩河游园里那些绿草青青、繁花点点、竹影婆娑、垂柳依依,以及碧波泛起的阵阵涟漪,让人忍不住多驻足一会儿。我总在想,自己生活的小城虽不算大,但自有她的精妙之处;虽不算美,但也有她的别样之处。也就是那年,我考上了大学,在初秋的一个早晨,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从此,家乡的一切便逐渐滑入了我的记忆。
    记忆中的小城历史悠远而厚重、辉煌而雄伟,同时又不失雅致与淳朴。耳濡目染的典故数不胜数:许由洗耳留下许地佳话、张潘故城诉说汉魏风云、古钧台见证华夏第一都的辉煌,乐舞始祖葛天氏、楷书鼻祖钟繇、画圣吴道子,一代名相吕不韦,一代名士张良、晁错,“建安风骨”的“三曹七子”……共同辉映出星光闪耀的历史天空。尤其是汉魏时期的辉煌历史,造就了其独特的人文资源,让“三国文化之乡”名副其实。“汉魏故都”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天下闻名,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使许昌历史文化生动而清晰。
    4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大学毕业后又走进了另一座城市继续求学,每一次放假回到家乡,都有一种阔别已久、回眸一惊的感觉。是的,呈现在眼前的一切,印证了这座城市在经历着一场美丽的嬗变。
璀璨的历史长河,又谱写出一首首豪迈的诗篇。无名山大川,却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美称;无浩瀚江海,却跻身“中国宜居城市”之列;不占最佳纬度,却有“北方花都”之盛誉……
    绿满许昌,水韵莲城。如今的许昌,不仅是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同时还是碧水环城、诗意栖居的好地方。北海、鹿鸣湖、芙蓉湖、秋湖湿地公园、灞陵湖等5个波光潋滟的湖泊,如同五颗空灵的蓝宝石镶嵌在许昌的版图上;清泥河、清潩河、学院河、护城河、运粮河……几条碧波荡漾的河流,如同蓝色的飘带拥抱着许昌;大型生态林地成为许昌自由呼吸的绿肺,潺潺碧波形成了清水绕城的画面……这些绘就了一幅“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画卷,特别是有着500年历史的护城河碧波清流,“泛舟河上、环游古城”更让人时空穿越,思绪万千。碧水之上,长桥卧波,“二十四桥明月夜”,诗意流泻,梦回江南。观清流,泛轻舟,赏荷花……
    我曾经无数次自豪地告诉别人,我的家乡是三国文化发源地,是钧瓷之都、蜡梅之乡、生态之城、旅游胜地……他们听完后都会很羡慕地说:“哦,你的家乡就是曹魏故都啊!”听到这样的赞誉,我满是欣慰,家乡的人文历史、城市景观如今已经名扬全国乃至海外。行走在家乡那片土地上的每个角落,处处都留有美丽的印痕,钧韵的古典美、梅香的生态美、水润的灵韵美,美不胜收……
    一城风雨一城春。许昌,这片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的土地,这座饱含历史岁月与时代激情的城市,在我心中,每时每刻都绽放着迷人的风采,无论走到哪里,我心目中的家乡一直是最美的。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