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是城市的血脉。
在漯河大地上行走,你会欣喜地看到两条奔放的河流:沙河和澧河。他们如同两个孪生兄弟,手挽着手,从我们这座城市穿境而过。清亮亮的河水,仿佛一把温柔的腰刀,把沙澧两岸,切割成一片片美丽的风景,星落在豫中平原上。
是水,让一座城市顾盼生辉;是水,让一座城市神韵天成。
在漯河大地上游览,你应该慢下自己的脚步,这样,你才能仔细端详那一只只水晶般的眸子。在沙澧河清澈的倒影里,你终于看到了凝重深沉的山陕会馆,看到了许南阁祠的镏金匾额,看到了大槐树美丽的传说,看到了金沙滩的漫漫黄沙……
桥,一座又一座美丽的桥,横跨在沙澧河的河水之上。它们是河水的情人,也是河水的卫士。这些痴心的大桥,承载着漯河今世的繁华,也守护着漯河古老的风情。
驻足在彩虹桥上,看沙洲片片,芦苇青青。东去的沙河水仿佛用她仪态万方的奔腾告诉我:“碧水不墨千秋画,沙澧无弦万古琴。”
二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漯河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却得江南水城的韵致。
到沙澧河边散步,你不能不看螺湾渡口的大槐树。大槐树站在沙河、澧河交汇处的南岸,巍峨的云冠,清凉的华盖,虬龙般的枝干像两只结实的臂膀擎向两侧,撑起一片葱茏的绿阴和鸟语,俯视着这个喧嚣和繁华的世界。看一眼,你的心里会怦然一动;再看一眼,你的魂就被她勾走了。
按说,一棵树长在哪里,沐浴过哪里的风雨,历经了多少人情冷暖,绝不是偶然的事。它一定包含了天地运行的玄机,是造物主经过缜密思考的结果。事实正是如此,沙澧河边能有这么一棵古槐,也确实是我们这座城市的福气。据说,这棵大槐树与明朝永乐年间的那次大迁徙有一定的渊源。如今,几百年过去了,一代代的人在老去,然而大槐树依然年轻。它用那生生不息的枝丫,在空中划出自己的生命精神,挥洒出一段生命的悠长。而在古槐的荫庇之下,一代又一代的漯河人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勤劳创业,见证了漯河从一个不见经传的小村寨,一步步发展成为文明遐迩的“水旱码头”、“北方水城”,乃至现在的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新兴城市发展史。
沙河东段,有一个“万家埠口”。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后,“万家埠口”被改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漯河老码头”。当时的漯河港非常繁华,年货运量超过42万吨,占沙河水系的87%,是河南省最大的河港。平日里,河道上舟楫云集、船来船往,搬运工穿梭不停。两岸的河滩上,到处是一堆堆金黄色的沙子。岸边商铺、旅店林立,众多产业生意兴隆。每当夜幕降临,码头上的煤油灯摇曳,灯光映照在河面上,清风拂过,波光粼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70年代中期一批拦河闸的建成,曾经辉煌两千年的漯河航运从此断航。
[1][2]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