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吃喝玩乐 > >石寺镇:奇石成宝贝 古寺有古意(洛阳名镇系列 7)
石寺镇:奇石成宝贝 古寺有古意(洛阳名镇系列 7)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2 17:03:27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明代慈善家贾斌
    明代,石寺镇出了一位文化名人贾斌,他曾为当地办过两件好事,一是修缮附近的一座寺院,二是开仓放粮。
    贾斌生于明代宣德年间,他继承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依据当地资源优势,经营多种产业,成为显赫一时的“企业家”。
    富起来的贾斌不忘报答家乡父老,做了很多善事,成为远近闻名的慈善家。据贾斌墓碑记载,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这一带发生严重灾荒,国库缺粮,贾斌开仓赈灾。到后来收成好时,人们前来还粮,贾斌却当众烧毁借据,还贷者十分感激,人们自发为他修建了两座“感贷楼”,并树碑纪念此事。
    贾斌还出资百金重修石寺龙山寺院,使之焕然一新。石寺流传着“七县银子粮”的故事,一说是他曾以银子代交新安、渑池、宜阳、孟津、栾川、临汝、卢氏7个县的皇粮;一说是他以银子代交7个县贾姓人士的皇粮。
    贾斌尤其重视教育,在石寺北开办学堂,对困难学生一律免除学费,还供给书籍和学习用具、伙食等,并承诺凡考上县、州、府的学生,一切费用均由他负担。他还在石寺村东南建文峰塔一座,塔高10余米,分3层,内有孔子塑像。当地人将这座文峰塔称作“魁星楼”“文笔塔”等。1950年,该塔被拆毁。
    抗日志士王克境
    抗日战争时期,石寺镇出了个名人——王克境(又名王克竟)。王克境生于1921年,石寺镇北李村人,家境贫寒,10岁入本村私塾半耕半读,三年之后辍学务农,曾在本村小煤窑打工。
    1937年,洛阳招募农民修公路,王克境得到消息后,觉得是个很好的“就业”机会,就兴冲冲地前往应聘,不料半路上被国民党军抓去当兵,从此改变了命运。
    1938年春,王克境随部队参加台儿庄战役,负伤后回家养伤,未及痊愈,地方保长便天天上门逼他归队。这时,王克境受到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影响,决定脱离国民党军队,加入革命队伍。
    1939年5月,山西新军青年抗日决死二纵队到洛阳招募爱国青年,王克境毅然报名参加。1941年,王克境所在的太岳军区四十二团参加百团大战,他和战友们一起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他被评为模范班长。
    1942年春,王克境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派到“抗大”太岳陆军中学学习,1943年毕业,接着进“抗大”第七分校学习。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用功,品学兼优,在“抗大”第七分校毕业后,被保送到延安炮兵学校学习。
    延安炮兵学校是八路军在艰苦岁月中创建的,是八路军炮兵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的摇篮。第一期1000名学员,被分配到五个炮兵团,成为骨干,为新中国建立和以后的炮兵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命令延安炮兵学校校长朱瑞率全体师生赶赴东北组建炮兵部队。1946年4月,王克境被任命为解放军高炮部队第一连连长,当即参加新开岭歼灭国民党二十五师的战斗。在梅河口攻坚战中,他率炮兵击落B-51敌机5架,荣立二等功。不久,他被提升为高炮营营长,率部参加解放锦州、围困长春的战斗。
    1951年,王克境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后,他相继担任广州防空高炮指挥部副参谋长、高炮11师参谋长、109师副师长。1964年,他任新组建的高炮13师师长,赴甘肃兰州执行防空作战任务。1997年6月19日,王克境因病去世,享年76岁。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