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豫北古刹香泉寺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2 9:52:3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香泉寺最吸引我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寺的创设者僧稠,他是少林寺二师祖;二是香泉寺曾经是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
香泉寺,位于卫辉市城西北20公里处的霖落山中,2000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内有香泉而得名。香泉寺为战国魏安厘王的离宫,创建于北齐天保七年 (公元556年),隋人业五年(公元608年)重建。唐开元十六年建造石窟、稠禅师石塔。元延佑年间(公元1314年)再次重建。香泉寺因山沟相隔,分为东、西两寺。寺院临山崖修建,规模宏大,亭台楼阁,碑殿佛雕,甚为壮观,历史上这里以“佛洞烟云、古塔凌云、凉台玩月、涧水涛声、竿山叠翠、乳岩溪流、香泉甘冽、炉山夕照”八景而著名。
进山前新修了香泉寺牌坊,沿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上,一袋烟的光景就可以到达香泉寺。 北齐时期,即六世纪中叶,北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疠人坊,即麻疯病院,这里因此被后人称作中国第一所麻疯病救治医院。 1938年3月,国民党汲县政府曾设在这里。 民国19年(公1930年)开明人士王功隆、申仁、王炳程等人在这里创办了香泉师范。
香泉寺素有太行叠翠、香泉水响、曲径通幽、洞天福地的美名。寺院枕岩而筑,耸立于青障之间。寺院内外的石缝里处处溢水,四季不歇,穿云流石,飞溅泻地,悦耳动听,被誉为卫辉八大景之冠。
睡仙,是画圣吴道子的作品。当年吴道子来到香泉寺,看到正在午睡的寺院主持,即兴提笔勾勒出所睡姿态,气韵潇洒,惟妙惟肖。穿石坊拾级而上,可以看到东崖壁的华严洞,洞内刻佛,洞外刻经,现已剥落,但其残处可见宋人题名。 华严经,北宋时期的摩崖石刻,用魏书石刻华严经全国仅此一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观世音大殿,又叫“白衣大士离宫”,建于北齐天宝七年。据说这个观世音大殿是中国唯一的坐北朝南的观世音正殿,是香泉寺开山祖师稠禅师为观世音移住北方而建。
香泉寺的佛像处处皆是,石壁上、建筑物上、雕的、画的琳琅满目。那千百个神龛恰似蜂巢,密密麻麻嵌在石壁上,形态各异,形象逼真,总共有万余尊,它像一颗颗灿烂的明珠,点缀在这幅雄伟壮丽的画卷中。最集中的佛雕要数千佛洞,洞内佛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石窟开凿在山崖上,高、深各三米,宽2.5米。后壁雕着一佛二弟子,主佛跏跌坐在莲花座上,高约1.5米,二弟子躬身左右侍立。
千佛洞北面的石壁上,有唐代吴道子的真笔画,线刻“麻姑”像,像前泉口筑石为池,方不及丈因泉水涓涓不息、清凉幽泉,故名“香泉”,香泉寺也是因“香泉”而得名。
寺北山崖有洗心洞,洞顶泉水四季常滴,据传常在此沐浴可治麻疯病。洗心洞口的石碑讲述了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个麻风病救治医院的历史。北宋时期,也就是六世纪中叶,印度来华僧人那连提黎耶舍,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麻风病院,收容了众多无家可归的麻风病人。唐代《续高僧传》称:“于汲郡西山,建立三寺,依泉傍谷,制极山美,收养疠疾,男女别坊。” 精美的石雕佛像。 魏晋石窟,由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组成,他们都是佛祖与弟子之间的传承关系。
这个角度看香泉寺和她对面的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炉山夕照,听当地的老人讲,每到深秋的时候香泉寺对面的山上红叶层林尽染,夕阳西下时山坡都是红红的颜色,非常漂亮。
(作者:青山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