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成观星台“神秘”在何处
http://www.hnta.cn 2009-2-27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
神秘之二
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天文台
2009年2月20日中午11点30分,记者在观星台顶上测试日晷。把一支钢笔插进日晷中心的圆孔里,笔杆的投影指向近“午”时(即12点钟)线近侧。观星台工作人员说,这里测的是当地时间,不是北京时间,从测量结果看,所测得的时间还是非常精准的。而这个日晷连同这个观星台距今已有700余年了,古人的智慧不能不令人佩服。
观星台的神秘之处远不止此。现存的一些天文仪器,如沈括浮漏、仰仪、正方案、景符等,其中的奥妙更是令人叫绝。
元初的天文仪器,都是宋、金时期遗留下来的,已破旧得不能使用了。郭守敬就在原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并在实践中重新设计,在三年的时间里,改制和发明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其中主要的是简仪、赤道经纬和日晷三种仪器合并归一,用来观察天空中的日、月、星宿的运动,改进后不受仪器上圆环阴影的影响。
告成观星台的直壁和石圭正是郭守敬所创高表制度仅有的实物例证。所不同的是,观星台是以砖砌凹槽直壁代替了铜表。通过仿制横梁﹑景符进行实测,证明观星台的测量误差相当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郭守敬发明制作的简仪。现在南京紫金天文台上的简仪,是明代按照郭守敬的简仪仿制的。它集候极仪、立运仪、四游仪、正方案、星晷定时仪五种仪器于一体,用途广泛,测量精确。郭守敬用它对二十八宿作了重新测定,其精确度是史无前例的。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引用根舍赞叹古仪的话说:“欧洲人看做是文艺复兴后天文学主要进步之一的赤道仪,中国人在三个世纪以前就使用了。”
郭守敬根据“四海测验”的结果,并参考了1000多年的天文资料,70多种历法,互相印证对比,排除了子午线日月五星和人间吉凶相连的迷信色彩,按照日月五星在太空运行的自然规律,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编制成了新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日,即365天5时49分12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钟,和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俗称阳历)的周期一样,但《格里高利历》是公元1582年(明万历十年)开始使用,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300多年。《授时历》在我国沿用360多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其他历法所不能比拟的。
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元初进行“四海测验”时,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已载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太弱”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
1316年,郭守敬因病去世,享年86岁。1981年国际天文学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隆重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将美国人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
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天文台
2009年2月20日中午11点30分,记者在观星台顶上测试日晷。把一支钢笔插进日晷中心的圆孔里,笔杆的投影指向近“午”时(即12点钟)线近侧。观星台工作人员说,这里测的是当地时间,不是北京时间,从测量结果看,所测得的时间还是非常精准的。而这个日晷连同这个观星台距今已有700余年了,古人的智慧不能不令人佩服。
观星台的神秘之处远不止此。现存的一些天文仪器,如沈括浮漏、仰仪、正方案、景符等,其中的奥妙更是令人叫绝。
元初的天文仪器,都是宋、金时期遗留下来的,已破旧得不能使用了。郭守敬就在原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并在实践中重新设计,在三年的时间里,改制和发明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其中主要的是简仪、赤道经纬和日晷三种仪器合并归一,用来观察天空中的日、月、星宿的运动,改进后不受仪器上圆环阴影的影响。
告成观星台的直壁和石圭正是郭守敬所创高表制度仅有的实物例证。所不同的是,观星台是以砖砌凹槽直壁代替了铜表。通过仿制横梁﹑景符进行实测,证明观星台的测量误差相当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郭守敬发明制作的简仪。现在南京紫金天文台上的简仪,是明代按照郭守敬的简仪仿制的。它集候极仪、立运仪、四游仪、正方案、星晷定时仪五种仪器于一体,用途广泛,测量精确。郭守敬用它对二十八宿作了重新测定,其精确度是史无前例的。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引用根舍赞叹古仪的话说:“欧洲人看做是文艺复兴后天文学主要进步之一的赤道仪,中国人在三个世纪以前就使用了。”
郭守敬根据“四海测验”的结果,并参考了1000多年的天文资料,70多种历法,互相印证对比,排除了子午线日月五星和人间吉凶相连的迷信色彩,按照日月五星在太空运行的自然规律,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编制成了新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日,即365天5时49分12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钟,和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俗称阳历)的周期一样,但《格里高利历》是公元1582年(明万历十年)开始使用,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300多年。《授时历》在我国沿用360多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其他历法所不能比拟的。
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元初进行“四海测验”时,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已载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太弱”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
1316年,郭守敬因病去世,享年86岁。1981年国际天文学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隆重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将美国人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
作者:汤传稷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巩义大圣庙中的清朝西游记壁画 2009-4-7 14:55:31
- 四十春秋磨一字-王云庄的“寿学”“金字塔” 2009-4-3 14:05:26
- 登封安寨河东遗址:黄土下埋着3500年历史 2009-4-3 11:45:34
- 新郑战国晚期韩王陵填补考古空白 2009-3-25 9:34:06
- 亦茶亦饭的风味小吃:武陟油茶 2009-3-17 14:33:3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