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告成观星台(示意图)
秘鲁马丘比丘古城天文台
韩国庆州瞻星台
墨西哥奇琴伊察天文台
墨西哥卡斯蒂略金字塔
美国怀俄明州古天文台
秘鲁查基洛天文台遗址
英国巨石阵
爱尔兰纽格莱奇墓
用来测日影计时的日晷
用来测日影的高表
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天文台之一——告成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城区东南约12公里的告成镇,1961年即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台,形状像“高”字,这就是“周公测景(音义同“影”字)台”。测景台是我国古代测量日影、验证四时、计年的仪器,古人称为“圭表”。“圭”是地面上设置的土堆,“表”是用来测日影的立杆。
据观星台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周公测景台为周朝的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四子,武王的弟弟)创建。这座石圭石表是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在周公测景台原址上重建的,其尺寸大有讲究,总高3.95米,下部的“圭”高1.95米,上部的“表”高1.965米,合唐开元尺子的8尺。石表北面距石座上部北边沿0.37米,约合唐开元尺1.5尺。八尺之表,夏至之日,影长一尺五寸,从而算出当时测影所在地的纬度为34.3度,这一天的日影长正好与石座北上沿的长度吻合。石座下部四周看不到影子,好像这一天无影,因此俗称此台为“没影台”。
据介绍,周公测景台最初设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周礼》中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的记载,意思是在天地的中心——登封告成镇告成村夏至那天的中午,八尺表的影长,刚好是一尺五寸。周公通过测日影确定登封告成立圭表处为大地的中心(据说河南话的“中”也由此而来),把表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表影最短的那天定为夏至,把一年中的中午日影最长的一天到下一年中中午日影最长一天的周期,即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一个“回归年”。又把一年中两个日影长相等、昼夜时刻相同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然后又逐步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1991年,有关方面曾商议在此建中国天文博物院,时任院长伊世同教授说:“以周公测景台为核心建中国天文博物院,可以说是找到了中国天文学的根。”
到了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找到周公测景台后也认为找到了最理想的天文观测点,就在它的北面修建了观星台。
2月20日,记者绕观星台一周察看后发现,它仍保持古代原始风貌,除东面墙壁上两处当年日寇侵略中国时留下的弹痕外,整个建筑保存完好。
据介绍,观星台的形制由台身和石圭组成,台身形状似覆斗,系砖石结构,台高9.46米,连台顶小房通高12.62米,台上方每边宽8米,底边每边长16米。台身四周修筑砖石踏道和梯栏盘旋簇拥台身,整个建筑布局庄严而巍峨;台顶各边砌有女儿墙,台上放有天文仪器。观星台北壁正中有一直立的凹槽,正对地面上设置的量天尺。在观星台北面的地面上,还放置有高表、正方案、仰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观星台大约始建于1276年,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诏令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王询等改革历法,在全国设立了27处观测台,登封告成的观星台为中心观测台。今天,其他26处观测点已无迹可寻,只有告成观星台基本完好地保存至今,它已成为我国现存最古老、最杰出的天文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
- 巩义大圣庙中的清朝西游记壁画 2009-4-7 14:55:31
- 四十春秋磨一字-王云庄的“寿学”“金字塔” 2009-4-3 14:05:26
- 登封安寨河东遗址:黄土下埋着3500年历史 2009-4-3 11:45:34
- 新郑战国晚期韩王陵填补考古空白 2009-3-25 9:34:06
- 亦茶亦饭的风味小吃:武陟油茶 2009-3-17 14:33:3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