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中原瑰宝 >> 正文
黄河边发现唐朝“东岳庙”遗址
相传是唐朝名将尉迟恭所建,专家认为文物价值较高
http://www.hnta.cn 2009-2-17 来源:郑州晚报 点击:
    “我们这里发现一座庙宇遗址,都说是唐朝尉迟恭建的,叫东岳庙,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人来村里考察过,把古碑文拓片都带走了,你们来看看吧。”昨日上午,惠济区黄河南岸边大庙村的靳文泰老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 

郑州 文物 黄河 大庙村 唐朝尉迟恭 东岳庙

郑州 文物 黄河 大庙村 唐朝尉迟恭 东岳庙

张翼飞/图

    昨日10时,记者来到大庙村,在村西北侧一大院内,记者见到了正在研究古石碑的靳文泰老先生。61岁的靳老先生一边清理刻着龙身的青石上的枯草一边说:“郑州人都知道有个中岳庙,却还不知郑州还有一个东岳庙。我们村的庙原来有5万多平方米,是唐朝时尉迟恭建的,就叫东岳庙,和登封的中岳庙齐名。这是我们刚挖出来的明朝石碑,它记录了我们村东岳庙的历史。”
    据他说,这个龙身石刻是原来庙门前石碑的碑盖,碑身已被黄河冲积后埋在地下了。现在大家所站的位置下面三四米处就是东岳庙的所在。现在地面上建的有村委会办公室、小学校和一座仓库。大庙村以前叫皇甫村,村民常常因黄河决堤而背井离乡,因大庙大殿高大,他们回村时,找到大庙就找到村了,所以,他们村后来就改名大庙村。
    在大庙小学院内操场上,一个青石碑的碑头露在地平面上,呈月牙状。靳先生说那是被掩埋的石碑,学校搞基建时挖出头来。
    靳先生把记者带到靠近新107立交桥的桥边,在一仓库院内,只见地面上东一个西一个,露出青石鼓一样的东西。该院70岁的邵小五老人说,这些石鼓状的东西,都是东岳庙大殿的柱墩。东岳庙在“中华民国”时期尚保存完好,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本人在里面盘踞,被攻打时倒塌一部分,“文革”时期被拆。原庙面积大约56亩,敬的是封神榜上的武成王黄飞虎。
    挖出的碑记录了古庙来历
    在靳先生家中,他小心翼翼地从保险柜中把已经发黄的宣纸拓片拿出来给记者看。“这是前年我们从挖出的一个古碑上拓的,上面的碑文十分重要。当时因为怕这个石碑被人破坏,挖出后,把碑上的泥土清理干净,拓了6张碑文,又连夜把这个石碑埋到地下了。”
    拓片上的碑文:“《东岳庙感应记》郑郡乃中州之地名,开封之统也,古有东岳庙一座,大宋以来至今遗传可见,清流澄澈,地势威然……”落款为“大明嘉靖二年春季月上旬吉日”字样。
    靳老先生说,石碑上写得很清楚,这个古庙建于唐朝,大明嘉靖二年(1523年)重建。“唐时郑州一带名叫祥福县,归开封管辖。相传唐代大将尉迟恭奉唐王李世民之命,在此占地5万平方米修建了东岳庙,后来明代重修后更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君庙’”。
    可能埋有大量珍贵文物
    昨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队队长汪松枝接受采访时说,2007年,他们就接到市民电话,称大庙村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古迹,但因为当时所见文物有限,加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间太紧他们没有深入调查。前不久,村民又来电称从地下挖出一个碑刻,上面详细介绍了该庙的前身以及相关情况。“我们赶到后,发现村民把散落的文物都整理保护起来了。”
    这个地方距黄河南堤不到一公里,此处是邙山之东,位于黄泛区的黄河冲积扇形之柄处,最易被黄河泥沙冲积。“这个庙中原来供奉的,可能是周朝的大将、武成王黄飞虎,明朝重建,下面可能埋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汪松枝介绍说,从现场看,此庙现存遗址南北长160多米,东西宽80多米。“它应该是已知的郑州地区黄河岸边最大的古庙宇,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此古迹的保护。”

作者:徐富盈 赵雅丽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