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玉访玉问玉乡 品玉赏玉结玉缘
http://www.hnta.cn 2012-10-26 来源:南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
近日,“中国石文化纪行”采访团一行来到闻名已久的“中华玉都”——镇平县。这是一片魅力无限又充满传奇的土地。
这里并不产玉,却是我国最大的玉雕产销集散地和玉料交易场所,国内外100多个玉种的原石汇聚于此。在这里生产加工的5000多个玉雕品种,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地处内陆,全县有100多个村加工玉雕,其中有玉雕专业村50个,县内拥有10大玉雕专业市场。20余万人从事玉雕业,玉雕加工和销售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和旅游景区。
这里没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天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10万余名游客,慕名而来观光旅游。
置身玉乡,感受玉韵,享受一场温润心灵的视觉盛宴,感悟一种千年文化的传承、创新,目睹一个产业崛起的辐射带动……
小小美玉寄心愿。
如今,镇平县被南阳市委、市政府纳入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沪陕高速一路通途,30分钟的行程十分轻松。进入这片与玉结缘的土地,浓郁的玉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玉器经销店遍布大街小巷,各种玉饰点缀在人们的颈间腕上,前来赏玉、购玉的商客徜徉其间,处处一派繁荣景象。
说起镇平玉雕的悠久历史,该县县委有关工作人员侃侃而谈:“镇平县境内安国遗址出土的圭形带穿玉铲,属夏王朝所产。据此可认定,镇平人制玉、使用玉器的历史确定为4000~5000年前。”
数千年历史变迁,镇平人的爱玉之情却历久弥新。改革开放以来,镇平玉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玉雕产业年生产产值100亿元,年销售额150亿元,年均创增加值30亿元。2008年,镇平玉雕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玉都,最为著名的玉雕专业乡镇当属石佛寺镇。这里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22个村中有13个是从事玉雕产业的专业村,建成8大专业市场。其中,重点建设项目国际玉城恢弘大气,总投资20亿元,总占地面积1300亩,集玉雕销售、玉文化展示和旅游购物为一体。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清秀、古朴的明清建筑风格为玉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进玉乡,赏美玉,件件巧夺天工,处处华光绽放。所谓“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在琳琅满目的玉雕作品中,我们不禁沉醉,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底蕴厚重的中原文化!一种造型就是一个典故,一个图案就是一段历史,吉祥美好的寓意与现代审美艺术在玉雕作品上完美融合,生动展现。蝙蝠搭配铜钱,寓意福在眼前;《白蛇传》中的“盗灵芝”,历史故事中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等生动再现……小小美玉寄托无限美好。
“无中生有”写传奇。
镇平县并不产玉料,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玉雕产销集散地,这一“无中生有”的现象被传为美谈,引来全国各地广为探究。
如今,从民间巧匠到国家级大师,镇平的玉雕工艺逐步提升,玉雕产业长足发展,不仅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更引领着国际玉雕流行发展趋势。说起这些,镇平人无不倍感自豪。在大家强烈推荐下,我们来到镇平县玉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重点项目之一,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该创意园总投资10亿元,占地100亩,目前一期工程主体部分基本完工。
置身创意园中,仿若身处苏州园林——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绿荫环绕、禅意悠悠。这是特意为省级以上玉雕大师打造的酝酿灵感、潜心创作的绝佳之地。此举,正是镇平县实施人才战略的良苦用心。
实施人才战略,进行高位规划,建设配套项目,采取保障措施。多年来,镇平县坚定不移,扩大玉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拓展市场空间,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使玉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和富民工程。
从2002年至今,南阳市已成功举办了10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镇平作为节会的分会场,在此平台上以玉为媒,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伴随着玉雕产业的迅猛发展,镇平县的旅游产业顺势壮大。每天,有10万余名游客来到这里。在石佛寺镇,我们不时可见国际友人和各地游客。镇平,因玉雕产业名扬四海,赢得了机遇。
文化精粹展魅力。
欣赏玉雕精品,我们惊喜地发现,镇平玉雕在吸收京津雄浑豪放、苏杭婉约清秀、岭南隽秀精致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雕刻工艺手法,创意新奇,俏色巧雕,形成了南北兼容、多样并举的独特艺术风格,精品数量明显提升。翠玉“九龙花薰”作为国家级珍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独玉“鹿鹤同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万里长城”、“姜子牙封神”、“麻姑献寿”、“浴”、“神算”等300多件工艺精品,先后获省优、部优奖项、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天工奖。
与此同时,玉文化挖掘整理、开发研究工作全面启动政府与企业结合匠人与文人联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兼顾。文化的理念渗透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玉文化产业过程中,镇平的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全面增强,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随之显著提升。
在石佛寺镇一个10平方米的摊位上,来自新疆的爱尼尔正向客商热情介绍着和田玉石料。他说:“我从19岁来到这里开店设铺已有7年。现在,每隔两个月回次老家进货、探亲,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在石佛寺,和他一样来此兴业的外地人有3万余人。
在镇平县广大外来人口中,除了玉雕产业,他们还涉足餐饮、宾馆、房地产以及工业等各行各业。在他们看来,镇平县已形成了成熟的玉雕产业聚集效应,政策优厚、配套齐全、商机无限,是投资兴业的热土。
玉文化产业在强县富民的同时,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更促进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加速了县域经济腾飞。
这里并不产玉,却是我国最大的玉雕产销集散地和玉料交易场所,国内外100多个玉种的原石汇聚于此。在这里生产加工的5000多个玉雕品种,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地处内陆,全县有100多个村加工玉雕,其中有玉雕专业村50个,县内拥有10大玉雕专业市场。20余万人从事玉雕业,玉雕加工和销售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和旅游景区。
这里没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天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10万余名游客,慕名而来观光旅游。
置身玉乡,感受玉韵,享受一场温润心灵的视觉盛宴,感悟一种千年文化的传承、创新,目睹一个产业崛起的辐射带动……
小小美玉寄心愿。
如今,镇平县被南阳市委、市政府纳入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沪陕高速一路通途,30分钟的行程十分轻松。进入这片与玉结缘的土地,浓郁的玉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玉器经销店遍布大街小巷,各种玉饰点缀在人们的颈间腕上,前来赏玉、购玉的商客徜徉其间,处处一派繁荣景象。
说起镇平玉雕的悠久历史,该县县委有关工作人员侃侃而谈:“镇平县境内安国遗址出土的圭形带穿玉铲,属夏王朝所产。据此可认定,镇平人制玉、使用玉器的历史确定为4000~5000年前。”
数千年历史变迁,镇平人的爱玉之情却历久弥新。改革开放以来,镇平玉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玉雕产业年生产产值100亿元,年销售额150亿元,年均创增加值30亿元。2008年,镇平玉雕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玉都,最为著名的玉雕专业乡镇当属石佛寺镇。这里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22个村中有13个是从事玉雕产业的专业村,建成8大专业市场。其中,重点建设项目国际玉城恢弘大气,总投资20亿元,总占地面积1300亩,集玉雕销售、玉文化展示和旅游购物为一体。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清秀、古朴的明清建筑风格为玉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进玉乡,赏美玉,件件巧夺天工,处处华光绽放。所谓“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在琳琅满目的玉雕作品中,我们不禁沉醉,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底蕴厚重的中原文化!一种造型就是一个典故,一个图案就是一段历史,吉祥美好的寓意与现代审美艺术在玉雕作品上完美融合,生动展现。蝙蝠搭配铜钱,寓意福在眼前;《白蛇传》中的“盗灵芝”,历史故事中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等生动再现……小小美玉寄托无限美好。
“无中生有”写传奇。
镇平县并不产玉料,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玉雕产销集散地,这一“无中生有”的现象被传为美谈,引来全国各地广为探究。
如今,从民间巧匠到国家级大师,镇平的玉雕工艺逐步提升,玉雕产业长足发展,不仅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更引领着国际玉雕流行发展趋势。说起这些,镇平人无不倍感自豪。在大家强烈推荐下,我们来到镇平县玉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重点项目之一,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该创意园总投资10亿元,占地100亩,目前一期工程主体部分基本完工。
置身创意园中,仿若身处苏州园林——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绿荫环绕、禅意悠悠。这是特意为省级以上玉雕大师打造的酝酿灵感、潜心创作的绝佳之地。此举,正是镇平县实施人才战略的良苦用心。
实施人才战略,进行高位规划,建设配套项目,采取保障措施。多年来,镇平县坚定不移,扩大玉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拓展市场空间,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使玉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和富民工程。
从2002年至今,南阳市已成功举办了10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镇平作为节会的分会场,在此平台上以玉为媒,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伴随着玉雕产业的迅猛发展,镇平县的旅游产业顺势壮大。每天,有10万余名游客来到这里。在石佛寺镇,我们不时可见国际友人和各地游客。镇平,因玉雕产业名扬四海,赢得了机遇。
文化精粹展魅力。
欣赏玉雕精品,我们惊喜地发现,镇平玉雕在吸收京津雄浑豪放、苏杭婉约清秀、岭南隽秀精致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雕刻工艺手法,创意新奇,俏色巧雕,形成了南北兼容、多样并举的独特艺术风格,精品数量明显提升。翠玉“九龙花薰”作为国家级珍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独玉“鹿鹤同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万里长城”、“姜子牙封神”、“麻姑献寿”、“浴”、“神算”等300多件工艺精品,先后获省优、部优奖项、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天工奖。
与此同时,玉文化挖掘整理、开发研究工作全面启动政府与企业结合匠人与文人联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兼顾。文化的理念渗透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玉文化产业过程中,镇平的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全面增强,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随之显著提升。
在石佛寺镇一个10平方米的摊位上,来自新疆的爱尼尔正向客商热情介绍着和田玉石料。他说:“我从19岁来到这里开店设铺已有7年。现在,每隔两个月回次老家进货、探亲,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在石佛寺,和他一样来此兴业的外地人有3万余人。
在镇平县广大外来人口中,除了玉雕产业,他们还涉足餐饮、宾馆、房地产以及工业等各行各业。在他们看来,镇平县已形成了成熟的玉雕产业聚集效应,政策优厚、配套齐全、商机无限,是投资兴业的热土。
玉文化产业在强县富民的同时,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更促进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加速了县域经济腾飞。
作者:杨晓申 李清玉 柏伴雪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央视《南阳旅游宣传片》在内乡开拍 2012-10-23 15:15:01
- 南阳社旗县:打造特色文化 增强古镇魅力 2012-10-18 11:37:38
- 2012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综述 2012-10-10 9:01:00
- 新野县旅游局2012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工作总结 2012-10-8 15:39:29
- 桐柏县2012年“双节”旅游工作总结 2012-10-8 15:34:01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