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管理 >> 曝光维权 >> 正文
青岛七成导游无底薪 靠榨取游客补贴生活
http://www.hnta.cn 2011-5-25 来源: 点击:

地接导游:导游工作是个良心活 带购物团有心理负担

    一个旅游团,可以没有全陪,也可以没有领队,但不能没有导游。而这里所说的导游,是指地接导游。

    “和商场勾结骗游客购物,赚取不义之财!”提起导游,游客就条件反射般这样评价。20岁的港中旅国际(山东)旅行社有限公司地接部导游李照玉告诉记者,其实导游的工作比想象中的要累,要清苦,特别是地陪导游,赚的就是辛苦钱。

    李照玉介绍说,外地旅行团来到青岛后,负责地陪的导游就开始负责游客的吃、住、行、游、购等一切事项。为了节约时间多游览景点,旅游团一路上就像急行军,吃饭快、行路快,看完一个景点马上赶往下一个景点。导游经常肚子还没填饱,就要强打起精神给大家讲解。晚上客人们都休息了,导游还要对次日的旅途进行预先安排。

    李照玉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很正规,导游都有底薪,每人每月在500元至 1000元之间,相比其他公司算是高的。导游的收入除了工资外,还有带团补贴和游客购物提成。他们公司分为购物游和无购物游,带无购物游团的导游每工作一天补贴 60元至 80元钱。带购物团的导游每天只补贴10元钱。说起游客购物提成比例,李照玉表示,每个公司的规定不一样,商场、旅游公司和导游之间的利益分配是行业秘密。每年10月份一过,北方的旅游市场就冷清下来,导游们只能靠工资吃饭了。

    “提起购物游客就烦,谁都知道这其中有很多猫腻。”李照玉告诉记者 ,在他们公司,导游们都愿意带无购物团。这样,大家的心里没有多少负担,也不会惹来游客的误解和不满。李照玉表示,导游这碗饭是良心饭也是青春饭,等成了家有了孩子,再在旅途中这么奔波,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李照玉决定再干上八九年就撤离一线。 

难言的苦衷:利益角逐下,带团就像打仗

    “都说导游太黑,这话不算错,但是板子不能全部打在导游的身上。”从2003年至今,一直在青岛干导游的李晓(应本人要求使用化名)说,一个导游每带一次团就像打一场仗,能否获胜取决于跟旅行社、旅游车司机、购物点、旅游景点之间的利益角逐。如果“工作不到位”,那么带一次团,导游不但赚不到一分钱,甚至还会倒贴很多钱。

零负费团导游要“填坑”

    李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个30人的山东半岛三日游常规旅游团计算,在山东半岛游玩期间,包括吃、住、行等,每个人的成本至少需要300元,如果旅游价格低于300元,那么这个团就是“负费团”,即使是300元/人也是“零费团”。

    外地组团社把团交给青岛这边的地接社,地接社不可能不赚钱。一般来说,地接社把团交到导游手中时,支付的团费就变成了250元/人,每个人身上都有50元的成本缺口。这样一个30人的团,就会出现一个1500元的“坑”。接过这个团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导游已经背上了1500元的债务。

    “导游‘填坑’的主要方式,就是增加旅游景点或者是购物点,哄着骗着游客往里进。”李晓说,住宿和就餐也有一定的折扣,但一般都实行签单制,折扣部分直接在年底返给旅行社,与导游无缘。
每次接团都是一次“赌博”

    用李晓的话说,导游每次接团都是一次“赌博”。赌就赌在,接团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团能不能挣钱。“按照地域来说,四川、江浙来的团是最好的团;按照年龄来说,老年团、儿童团、20岁左右的青年团都没有多少油水,四五十岁的中年团最受欢迎 。”李晓说,在他们看来,游客的消费能力是一个团好不好的决定因素。

    “以前接团时旅行社不会提前将详细情况告诉导游,导游接团前所能知道的只是这个团有多少人。现在管得严了,旅行社会告诉导游这个团的基本情况。”李晓说。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