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社业30年发展综述
http://www.hnta.cn 2008-12-12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1981年,王正华还是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街道的党委副书记,手下有10余名待业青年,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是他的首要任务之一。王正华带领这些待业青年,先后创办了几家企业。一天,王正华看到了一本书,是杭州大学翻译的《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那时还是油印本。书中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的旅游市场里,85%至90%的客人是散客,大的旅游批发商也都是以散客为主,散客旅游才是真正的市场主流。这让王正华眼前一亮,也决定了未来春秋旅行社的发展轨迹。
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
王正华决定办一家旅行社,主攻散客市场,取名为“春秋”。
这是需要勇气和眼光的。改革开放之初,旅行社都是国有体制,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下,很少有人会自费旅游,散客与团队的客源比例大约是1∶9。
春秋旅行社的第一笔生意就是损失上百元的赔本买卖。那次准备从上海组织40人到苏州一日游,结果花了很长时间,只卖了20来张票,全部收入都不够包车费。
困难不止这些。“创办春秋旅行社首先遇到的是资金困难,但我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发动12名待业青年和9名退休职工,凑了3000多元钱创业。”王正华回忆说,“为了解决门市售票的问题,我们用其中的2000元购买了一些三角铁和白铁皮等废旧材料,请人制作了一个2平方米的售票亭,运到上海中山公园旁边,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办社条件。铁皮亭子里,冬天冻得手脚发麻,夏天热得汗流浃背。”
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那时候为游客买火车票要到车站售票处排队,而且每人限购2张。有一次春秋旅行社接了一个30多人的团队,王正华就带领员工下午5点半赶到售票处通宵排队,到第二天上午8点半终于如数买到了火车票,使旅游团顺利成行。
成立当年,春秋旅行社的营业额只有1万元,第2年就达到了8万元,第3年则达到了64万元,其后又连上台阶。现在,春秋已经能够做到“散客天天发,一个人也能游天下”的散客即时预订服务。春秋旅行社也发展成为春秋集团,在旅行社业务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春秋会议展览服务公司、春秋航空公司、春秋文化传媒公司等,并从1994年开始,一直稳居国内旅行社百强的榜首。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春秋旅行社。”王正华不止一次这样说。实际上,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今天蓬勃发展的旅行社行业。几乎与新中国建立同时,就有了厦门中国旅行社,但直到1978年以前,只有旅行社而没有旅行社行业,因为那时的旅行社既不算企业,也不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旅游业从“外事接待型”向“积累外汇型”转轨,从贴钱转向挣钱,旅行社行业才真正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方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截止到目前,我国旅行社总数已经从1978年的不足200家发展到近2万家,成百倍增长。
更为重要的,作为旅游行业的龙头和最具活力的力量,中国旅行社业在为旅游业带来源头活水,即招徕游客、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发挥出主力军作用;在沟通旅游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方面,发挥了主要桥梁作用;在组织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包装、制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引导、促进旅游资源、项目开发建设与旅游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
在规范中进一步开放
1984年,上海西藏中路开设了旅游一条街,国内旅游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消费现象。13家旅行社在街上设立了门市部,其中也包括上海春秋。不到20平方米的一间店面房,是春秋用两套设备齐全的新公房换来的。后来几经扩张,这里一度成为春秋的国内部,有了宽敞明亮、上下两层的门市营业大厅。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有了统计数字,也是在这一年,为2亿人次。
其后,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始终没有降温。规模大、覆盖广、多样化的国内旅游市场,显现出强大的生机。一方面有更多的人外出旅游,另一方面旅游者的出游次数增多。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16亿人次,收入为7771亿元,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将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将旅游数量和质量列为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指标。有关部门也正在着手研究国民休闲度假发展纲要,进一步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
为了规范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1985年,我国旅游业第一部行政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颁布。1996年,国务院发布《旅行社管理条例》,将旅行社分为国际社和国内社两大类,这一模式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国务院正在对《旅行社管理条例》进行新一轮修订,将从服务体系建设、企业经营、行业管理、市场监督等方面,推动旅行社行业的改革发展。
与此同时,国务院和越来越多的地方人大、政府,分别在涉及旅行社业发展、改革、管理、导游、出境游、边境游、国内游以及旅行社门市部服务等方面,制定实施了国家和地方行政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包括1987年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同年国家旅游局会同5个部门发布的《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2002年国务院修订发布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以及《导游服务质量》国家标准、《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和《旅行社门市接待服务》等行业标准、《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在若干省市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
在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服务市场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旅行社业活力提升,投资和服务开放度逐步扩大。1985年发布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对集体投资开放,改变了国、中、青三个系统的国有旅行社垄断局面。1992年,国家批准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试办中外合资旅行社,中国的旅行社投资和服务市场开始向国外开放,随后国务院以及国家旅游局和商务部通过修订旅行社条例、发布规章等,逐步扩大了外资旅行社的设立范围,降低设立条件,提高外资比例,直至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旅行社和再投资设立分支经营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旅行社对内开放也继续不断扩大,1996年发布的条例取消了对内资的限制,个体、私人都可以投资经营旅行社业务。
市场发展引发深刻变革
王连义是国旅总社的资深导游,连续多年任全国导游大赛裁判长,他讲过一个“3次夹皮包”的故事,生动地说明旅游买方、卖方市场变化的三大变化过程。
早年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是有名额限制的。外国旅行商看好中国市场,在与国旅总社谈判时,讨价还价,争得脸红脖子粗,目的只想增加一些来华旅游的名额。
英国有家“学习中国旅行社”,专门做来华旅游,有英国左派组织的支持。老总一脸大胡子,开口就说:“王,我要600个名额。”王连义说:“给你60人就不错了,来600人住哪里?”大胡子一听,急得拍起桌子。临散会,他站起来大声说:“你们别神气,早晚有一天,你要夹着皮包来伦敦找我。”
果然不到10年,王连义被国旅总社派往英国搞营销。大胡子高兴地抱住他:“王,你终于回来了。”王连义说:“过不了几年,你还会夹着皮包来找我们。”
当中国出境游蓬蓬勃勃开展起来时,大胡子果真再次出现在国旅接待室。“王,多帮忙,给我多组织些人到英国去。”
一个小故事,折射出我国旅游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行社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1988年以前),是行政垄断阶段,等客上门,旅行社业收入利润率达到60%;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逐步放开,竞争逐步加剧;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市场逐步发育成熟,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从改革开放的角度讲,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改革触动阶段,改革全面推进阶段,改革攻坚阶段。
攻坚阶段,中国旅游市场开始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出现了削价竞争、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导游回扣等问题。经过近几年开展的“春雷行动”、“治理整顿零负团费专项行动”、“创建诚信旅游示范单位活动”以及导游IC卡制度的实行等,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行社的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现在,维护旅游市场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为旅游企业的自觉行动。广州广之旅向社会公布《旅行社规范经营自律公约》,设立24小时诚信监督热线,公开招聘质量监督大使。2007年,全国双百强旅行社发出了“诚信经营、拒绝零负团费倡议书”。
当诚信人、做诚信事、留诚信名、创诚信企业,已经成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共识,旅行社行业的竞争也正在实现着从资源竞争向产品竞争、从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作为行业龙头,旅行社行业正在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经营观念、市场战略和策略,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在适应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培育市场,努力促进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
迎接大众旅游时代
旅行社行业变革的大幕,随着市场的变化徐徐拉开。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上海国旅1993年在全国旅行社行业中首家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上市,企业打通了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大大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陈爱国是现在上海国旅的掌门人,1978年进入上海国旅。他还清楚地记得,30年前,为了得到几间饭店客房而焦头烂额,甚至不得不把境外游客安排到郊区住宿。现在,上海市内的中高档饭店林立,旅行社竞争日益激烈,游客的需求与30年前已完全不同。
广州广之旅、中国康辉等旅行社,先后完成了改制。广东、浙江等地利用社会资本发展旅游业,企业采用股份制突破了原有融资渠道,进入了一个资本大市场,效果十分明显。
上个世纪末,以携程、e龙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互联网旅游企业诞生。旅游行业开始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各种旅游网站突然增多,旅游企业也纷纷开始在网络上搭建自己的平台。2003年携程旅行网在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旅游业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2004年,携程收购上海翠明国际旅行社,开始自己采购组团、自己经营旅游路线,业务从线上拓展到线下,成为我国最大的“线上旅行社”。
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迈过了服务外交、促进友好交流的初始阶段,经历了宣传国家建设成就、传播交流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窗口阶段,度过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为国家增创外汇和平衡国际收支的创汇渠道阶段,进入新世纪和新阶段,承担起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全面小康生活需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更为重大的历史任务。中国旅行社业也正在实现重大转变,立足于更好地为国民旅游服务,引导行业增加国内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扩展服务领域,广泛设立服务网点,改进对游客服务的方式、环境,逐步承担起中国人出门旅行和旅游的服务员、参谋、管家等重任。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的到来,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团队旅游大量减少,散客旅游、家庭旅游、自助旅游、委托代办等越来越多。
王正华30年前梦想的散客市场大繁荣的时代,真的就在眼前了。
作者:冯颖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