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旅行社的出路
http://www.hnta.cn 2008-9-10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当前,我国旅行社业正处于转型期,面对严峻的形势,数量众多的中小旅行社如何能够生存下去,并谋求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笔者结合经营管理济南国信旅行社的经验和体会粗略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潜心探索个性化发展
中小旅行社要在竞争如此惨烈的大环境下健康地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眼界问题。如果把企业眼界划分为自视、中视、远视的话,我认为当前中小旅行社自视和远视不够,中视则关注太多。这里所谓的自视,是指对自己企业的定位和内部建设,包括发展目标、市场定位、产品开发、管理制度建设、员工队伍建设等。远视是指对全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大政方针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宏观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中视则是指对身边同行、特别是同城同行情况的了解。
现在一个不好的现象是,有些同行不是潜心研究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前途,却热衷于抄袭同行的产品、“拿来主义”成风,导致市场上缺少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发展,使同质化和低价竞争愈演愈烈,使全行业陷入低层次和低水平的混战状态,大家都不能发展壮大,陷入“小、散、弱”中不能自拔。当大家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之路,旅游市场也就步入了有序的竞争状态。
另外,之所以各种各样的联合体、特别是同区域联合体总不能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大家都缺少自己的个性和特色,都是在进行同质化的竞争,这种状态使得市场和利益之争在所难免。
企业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强,做出特色和个性。如何才能做到个性化和差异化呢?
首先,要戒贪,所谓“戒贪”,就是要避免贪大求全,走专业化的路子。贪大求全是大量中小旅行社的通病,什么都想做什么也做不成,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做不精,.最后陷于低价竞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国信旅行社起初也曾犯过同样的错误,但很快就发现这样是没法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于是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根据社里都是做地接业务出身,对地接业务较为熟悉并具备一定基础的特点,决定首先着力开展地接业务,并以此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循序渐进的基础。其次,要富有创新精神,不断地策划创新区别于别人的特色产品,尽管这个工作劳力费神,难度较大,但却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行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眼界,潜心探索行业发展大势和自身个性化的发展之路,迎接行业有序竞争阶段的到来。
明确战略计划和目标
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还要重视战略战术和方法。
做什么样算什么样、走到哪算哪,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是很多中小旅行社的通病。国信旅行社制订了“基础年”、“框架年”、“制度年”、“管理年”、“发展年”和“品牌年”的六年发展计划,既给管理者施加了压力,也让员工明确了方向,做到了上下同心、目标一致。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
制订、完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这也是被很多中小旅行社所忽略的,很多人认为公司小、员工少,用不着什么制度,靠大家自觉和约定俗成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它成为制约大量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源。不良习惯和风气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因此,企业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好风气的培养,而完善的制度则是良好习惯的保证。
诚信经营重视队伍建设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当然,故意不讲诚信的旅行社应该是为数不多的,笔者认为大量的诚信缺失现象都是非故意和非本意造成的,多非故意所为,造成这种结果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操作不规范;2、为了获得业务而无原则的盲目过度承诺;3、接待缺少计划性,超出自身的接待能力做团;4、其他超出自身掌控能力的外在因素。要避免这种非故意诚信缺失的发生,首先要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业务能力,制定严谨的业务操作规范和程序;其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所有的理念最终都要通过员工来实现,包括诚信经营、产品创新和规范操作等,因此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宝贵的财富,但关于员工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很多旅行社的重视,甚至在员工的使用和培训上很多还存在着严重的短视行为,旺季招聘淡季解散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员工的不稳定严重地影响公司品质的提升和发展的连续性。(作者单位:济南国信旅行社)
作者:张晓国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