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 正文
范修芳局长在全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http://www.hnta.cn 2011-5-12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全省旅游系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特色旅游村的投入。省旅游局会同省财政厅从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规划、培训、标准制定、线路打造和重点奖补。全省完成特色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2亿元。特别是洛阳市在抓好省里确定10个特色村建设的基础上,又选择了24个村作为市级重点村进行打造,全市投入“百村万户”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1.56亿元。驻马店市去年投入“百村万户”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5530万元。周口西华县龙池头村在省纪委的帮扶下,协调资金6000余万元,硬化了道路,建设了文化大院、娱乐休闲园等,村容村貌和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四)打造线路,广泛宣传。省旅游局启动了《河南乡村主题游线路产品册》的编制工作,推出了绿城郊野、生态山水、山乡养生、温泉花木游等12条特色旅游线路,并在《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上进行了专题宣传,在河南旅游资讯网开设了网络专栏。各省辖市也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18个省辖市共在平面媒体发表宣传文章530篇,在电台电视台播发45次,发放宣传册22.94万本,提高了我省特色旅游村的市场知名度。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省旅游局制定完成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人才培训工作方案,组织编写了乡村旅游专题培训教材,在鲁山县召开了全省培训工作会议,下发教材20000多套,邀请7个率先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代表介绍了经验和做法。开办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师资培训班,培训了300多名高职、高专教师和有经验的旅游从业人员,将其作为全省的师资力量。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人事处、监督管理处、规划发展处和人才服务中心等相关处室为成员的督导组,分赴各地督查培训工作。全省共开展了201批(次)培训,培训24062人。

    (六)完善标准,抓好创建。省旅游局先后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和18个省辖市旅游局负责人会议,专题部署全省“农家乐”规范化建设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旅舍型”、“餐饮型”、“购物型”、“体验型”四种类型,起草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与管理规范》。按照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部署,联合省农业厅积极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工作,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层层申报、调查摸底、审核考察和推荐,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终审认定栾川县、惠济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县,洛阳银杏嘉年华、商丘宁陵县刘花桥、河南省龙泉山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过去的一年,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布局、乡村旅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大家在典型发言中已经总结得比较到位。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由于这项工作起步较晚,我省乡村旅游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不高,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地方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动力度小,畏难情绪大,主观能动性不强,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不够明显。盲目投资、无序开发,重复建设和同质化发展的现象比较普遍,旅游产品特色不强、形式单一、档次低下。三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低下。客房、餐厅等主要食宿设施卫生条件差,难以留住游客。四是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乏力。产业链条短,要素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和效益的提高。乡村旅游地域分散、经营规模小、经济条件差,加之专业人才匮乏、经验不足,致使市场开拓乏力。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作者:
(责任编辑:周晓帆 )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