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 正文
范修芳局长在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hnta.cn 2011-2-22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


    “十二五”时期,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为目标,以集聚区发展、目的地打造、集散地建设、度假区开发为重点,以龙头带动、项目支撑、企业培育、市场运作、品牌引领、服务提升为抓手,以完善政策法规和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围绕“三个一大”和“两个加快”,强化政府主导、优化要素融合、突出产业经济、推动做大做强,切实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一)突出一个转型。即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的指导下,努力推动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关系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全局。从发展阶段和市场变化看,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我省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人们在收入不断增长、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旅游需求,激发旅游冲动,旅游消费必将逐步进入大众消费阶段。适应这种变化,在新一轮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转型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我省旅游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实现“六个转变”:即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从单纯的景点景区向旅游目的地、产业集聚区转变;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综合的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运作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产品创新型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转变,在转变中提升,在提升中增效。

    (二)找准两个位置。即找准在全国旅游业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位置,坚持“两个高于”目标,实现我省旅游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平均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力争到“十二五”末,我省旅游业在全国旅游发展中成为“一省三地”,即建设中国旅游经济强省,旅游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前五位。建成全国重要的以中原古都、黄河文化、姓氏根亲为主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新兴的以伏牛山为中心、南太行和大别山为两翼的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有影响的以武术、杂技、太极拳为代表的功夫旅游目的地。力争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中成为“六大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改革创新的先导产业;发展产业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产业;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动力产业;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塑造河南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

    (三)抓住三个重点。“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业既要全面统筹、通盘谋划,又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品牌上下功夫:一是大项目带动。“十二五”期间,要突出抓好集聚区、目的地中的龙头项目建设。具体内容是:着力建设10个投资超10亿元的重点旅游项目、培育10个投资超20亿元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20个重点旅游小镇(每个市至少有1个)、发展300个特色旅游村(每个县至少有1个)。二是大企业培育。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必须培育一批大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培育10个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争取有3个实现上市),建成30个以上五星级酒店(每个市至少有1个),打造50个特色餐饮企业(每个市至少有2个),培育20个旅游商品开发生产企业(每个市至少有1个)。三是大品牌引领。品牌是形象,品牌是生命。要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品牌扩张、引领功能,推动我省旅游业实现质的飞跃。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打造10家5A级景区、发展10个旅游强县、策划10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出5个旅游演艺品牌。通过知名品牌的引领,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业发展水平。

    (四)强化四个措施。一是强化政府主导。用政策主导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牢牢把握政策,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活政策,善于用政策来运作和推动工作;用法规主导市场秩序,坚持以法治旅,并不断整合市场营销资源,提高开拓市场的水平;用规划主导资源开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提高开发的档次和效益。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方探索设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省旅游体制改革提供经验。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资产和要素重组为突破口,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龙头企业。建立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建设激励机制,提高各地、各企业发展旅游的积极性。要按照“产业布局一体化、资源管理一体化、协调服务一体化、项目开发一体化、宣传营销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模式,引领各市县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企业重组、联合,走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三是推动资源整合。整合营销资源,形成政府和企业分工合作、省市县捆绑联手的营销模式。整合景区资源,支持发展好、实力强、潜力大的企业整合旅游资源,壮大景区规模、提高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多方合作。在加强与境外多方旅游合作的同时,主动出击,多方联络,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区域形成互动。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推动各市加强合作,突破“属地”局限,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合作的发展格局。

    (五)做到“五个同步”。一是坚持政府、市场两个作用同步发挥。既要发挥政府在研究规划、制订政策、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要素流动中的基础性作用。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统一起来,同步发挥作用。二是坚持城乡两个板块同步发展。我省旅游业从城市旅游和城市近郊旅游向乡村旅游延伸,步入城乡旅游互为补充、相互呼应、相生相长的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坚持硬件软件两个环境同步优化。坚持软件硬件一起抓,打造良好的目的地形象。四是坚持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同步开拓。要把繁荣省内市场、拉动周边市场、开发境外市场结合起来,加强区域融合,形成联动机制。五是坚持纵横两个链条同步延伸。加粗吃住行游购娱这条由浅及深的纵向产业链,拉长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融合产生的农业游、工业游、商务游等横向产品链,让旅游业的线更长、面更宽、路更广,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带动作用。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二五”期间,旅游系统要抓住这次机遇,站位全局、主动融入、找准定位、勇于担当。具体要做好 “五个六”:思想认识上强化六个意识,即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功能定位上发挥“六个作用”,即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的支撑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催化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承载作用、在民生保障与改善中的促进作用、在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作用。在发展重点上打造“六个支撑”,即形象支撑、项目支撑、企业支撑、品牌支撑、集聚区支撑和市场支撑。在支撑体系上强化“六个保障”,即组织领导保障、政策法规保障、体制机制保障、人才智力保障、投融资保障和环境氛围保障。在实施效果上实现“六个融合”,即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区域融合、条块融合、力量融合和效益融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在有关方面的努力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已基本成稿并印发参会代表,希望大家认真讨论,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