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任我行 >> 游走神州 >> 正文
郎木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http://www.hnta.cn 2009-6-4 来源:21CN 点击:
  我们一行人等早早地守候在天葬台附近,以前天葬台并不是什么旅游景点,只是藏民生老病死整个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生活场所,但随着传说的流转渲染,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游人怀着各种心理的好奇涌上了天葬台围观天葬的过程,多少有些不敬。所以近些年来天葬台远远的修建起了护栏,长长的铁丝网把好奇的眼睛挡在了天葬台外,我们站在网外,只能大概看个过程,由于天葬台地势高,所以具体肢解尸体的过程并不能拍到。我们只能看到山头上并排停落地大大秃鹰比我们还心急地等待天葬的进行,对于秃鹰来说关于天葬的含义和古老故事并不重要,重要地是当天的口粮是否能够被满足。天葬台的秃鹰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秃鹰,比小时候在动物园见到的秃鹰大许多,看着也更凶猛。黑褐色的秃鹰雄壮地停落在山背上,冷酷且不容置疑。清早和我们一样等在天葬台的游人很多,我估算了一下大约有三四十人,喧闹叫嚷着等待运送上来的尸体,由于铁丝网的阻拦,一些游客和看台的藏民竟然发生了些小摩擦,但当一只几乎每天都以人的尸体为食物的秃鹰从山背飞起,划过喧闹的人群后,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一股寒气瞬间将热闹如早市般的天葬台拉回到现实的血腥中,这时候,人群中传来一个女孩有点气愤地话语“大家不要再争吵了,尊重一下人家的民族习惯吧”,众人再次沉默。

  遗憾的是天葬过程在我们苦等了三个小时后仍没能进行,上午十点不到,人群开始逐渐下撤,天葬台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在想也许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好的结果,对于肢解尸体我虽然好奇但仍没做好思想准备去亲眼目睹,当然秃鹰蚕食人肉的场面更是想想都毛骨悚然,也许从精神层面的理解更可贵,看了执行天葬的场所,再去了解天葬的成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信仰,藏民的香格里拉也许就是秃鹰嘴下的图腾。一路下坡,听到几个人再谈论‘今天运气真不好,听说昨天砍了两个,前天砍了三个呢’。听过了,看过了,感受过了,祝愿所有天葬后的藏民安息!

  从天葬台下来,顺着山坡开始游逛甘肃境内的郎木寺,大大小小的庙宇院落在清晨下显得格外秀丽,小喇嘛抱柴烧火,袅袅的炊烟映着寺庙墙上鲜艳的色彩,显得格外特别。我一路下行,遇到庙门便进去朝拜。每个庙内的情况大同小异,达赖和班禅的真身,画像,舍利子...让每个路过人的心中都充满神圣感,喇嘛们用不太熟练的汉语有一句没一句的解释着庙宇的由来和关于达赖喇嘛的传奇人生。我关于藏族信仰方面的知识并不多,听来听去其实也没比之前更了解多少,只是感受了一下气氛和一个民族对一种信仰彻头彻尾的崇拜和供养。一路走来,无论是公路上,上坡旁,庙宇间,川流不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藏民虔诚地磕着五体投地的长头,散落的头发,污浊的藏袍,唯一清洁的就是对藏教无法形容的崇拜,高高的庙塔,洁白的玛尼堆和声声入耳的藏经在他们心中有着比生命还珍贵意义,所有我接触过的藏民,无论老少,一生能去一次西藏,磕着长头进入布达拉都是他们终身的梦想。这一刻我不想解释什么,也许充满了信仰的内心才能是灵魂真正的家。

  离开郎木寺是到达这里后的第二天,天气逐渐放晴,一行十几个人包了两部旧旧的面包车,径直往四川阿坝州红原县驶去,一路壮阔的高原风景,尤其是途经的若尔盖草原,虽然水不丰,草不肥,但远远成群成群的藏羊和牦牛如星辰般点缀在草原上,让人有放声歌唱的欲望。压抑了很久的这颗城市心灵挥洒在若尔盖的群山草地,海子川流,郎木寺这个我不大有可能再次到来的地方,在我的心灵深处却找到了属于它自己的位置。

作者:Pipilu-liu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