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任我行 >> 娱乐大杂烩 >> 正文
德国“桃花源记”
http://www.hnta.cn 2009-6-23 来源:大河报 点击:

  房东温格太太,寡居,却没想象中的孤苦伶仃之色。人极和善,满脸的皱纹,精力却很旺盛,要打理两幢大房子不说,午后,常常能看见她侍弄她的小花园,除草剪枝的,每次送过来的床单被罩桌布也都浆洗熨烫得挺括无比,德国家庭妇女的勤劳真是无人能及。
  村子并不大,人口也不多,我们俩“老外”在这,就是倍儿显眼的“异类”,总有村民会好奇地看上我们两眼,甚至身边经过的汽车,也能看见车内驾驶员在回头看我们。身处此地,算彻底明白老外在国内被人当稀奇看的心情了。
  村里的房子,好多都是村民自己修的,我们住的房子,看起来挺新的,那天无意中和房东老太太说起,居然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她祖上一层层加盖出来的,实在令人咋舌。对面村房子则新得多,而不论是屹立百年的老屋还是簇新时尚的新屋,都摆满了鲜花,家家门前小花园,也是姹紫嫣红一片。花都不名贵,但簇拥在一起,缤纷一片,就有无限生气,点缀得各色房屋都成了亮丽的风景。晴朗的日子里,瓦蓝瓦蓝的天,大朵大朵的白云低垂,绿树鲜花掩映,走在村里,处处都赏心悦目。
  小村的生活,单纯而宁静,出去散步,时不时地能碰见遛狗的、骑自行车的、跑步的村民,村民都很淳朴友善,见了我们总会热情地打声招呼,即使是从身边疾驰过的自行车骑士,也不忘说句:HI。特别亲切。
  每晚都会出去散步,在河边大片草地上,看新月初升;沿山林环村一周,俯瞰整个小村子;或者登上山顶,看夕阳给云彩镀上金色的边;有时吃完饭挺晚,还是喜欢出去走走,村子里碰见摸黑遛狗的村民,黑咕隆咚的互相问好,好玩。
  村子不远处,往超市去的大路边,有一片花田,写着“鲜花自取”,列明哪种花哪种花多少钱一支,行人可以自己随意去割花,割完了自己算算该给多少钱,投入设的筒中即可。花田完全是敞开式的,没有任何围栏,也没有任何人看管,一切全凭自觉。常有行人停下车,摘些花,投钱后离去。简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般的理想境界。这是一个规范的社会,一切都有规可循,在这里生活,的确是特别简单省心的。
  写了半天,似乎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就在这里,然而优点往往也伴生着缺点,憾处就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生活太悠然单调,缺乏变化,数十日也如一日,常有去过中国的德国人感慨中国一年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确,对于发展相对进入平缓期、一切按部就班有序进行的德国人来说,那样一种变化和激情,也是很感染人的。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