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旧时郑州金店“吃软饭”
http://www.hnta.cn 2010-4-8 来源:大河报 点击:
  自清朝末年始,郑州民间已有走街串巷揽生意的金箔工匠活跃在市场上,这些匠人大都来自湖北武汉三镇。金箔的生产工艺独特,主要用于建筑、器物、佛教塑像装饰贴金,有的还用于名贵中成药的配方等。民国初年,大同路东段路南湖北鄂城人张广鑫开的“鄂记”金箔店,专门制作、销售金箔,加工制作的贴金薄片很有名气。由于金箔用料昂贵,技术要求高,其工艺技术家族传承的较多,这个行当,外人俗称是“吃软饭的”,但技术高,其收入较之别的行业要高得多。
  上世纪20年代,湖北、安徽、上海等地的商人开始来郑开设金店,收购黄金加工成首饰戒指出售。据行业老人介绍,此类金店大都坐落在最热闹的商业地段,如德化街南段有老天宝金店,大同路东段、中段有老凤祥金店、百华银楼,这三家店资金雄厚,开店较早,生意红火。另在德化街路西有“新物华”等金店,这些金店各有特色,也有一定的消费群。此外,也有从事金融业务的金店,当年大同路的宝华金店,德化街的宝丰金店都是以买卖黄金兼做押汇为主,附带也做些加工活。金店的业务主要靠柜台上收购旧金子、首饰之类,最重要的是看成色,在试金石上测试金子的成分,按成色兑换。金店的加工方法:收购的纯金即可直接做成戒指类出售,成色不足的还要加工成纯金才能做成品。
  金店经营上,为了商业上的竞争,对待顾客都是笑脸相迎,递烟倒茶,殷勤招徕。在内部管理上,金店最怕偷、抢、骗。因此金店各有严格的购进、入账、保管、出入库等规定。但在外柜不存赤金成品,只摆些包金、镀金成品做个样子。
作者:丰芮瑞明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