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到北宋的春天看踏歌
http://www.hnta.cn 2010-3-25 来源:综合 点击:

   踏歌是春天的一场盛事,起始于先秦,到汉代开始有确切记载,是一种歌舞相合的民间舞蹈。踏歌是踏青一种形式,地点一般是在春水岸边,桃李争妍,飞絮满天,成百上千的舞者“连手而歌踏地为节”,场面壮观。到了唐宋,这种盛传不衰的舞蹈形式演变成宫廷舞,演员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国家级美女们。
  踏歌的时间一般是清明节前后,中秋节和元宵节也有“加演”,这要看皇帝的心情而定。《东京梦华录》记载:“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演出的日子定了下来,美女们激动得一夜未眠,只在黎明打个盹就开始起来化妆。
  东京汴梁,金明池畔,花枝春满,一池春水温柔沉静,倒映着蓝天、岸边的垂柳。金明池四周人头攒动,每个人都在和煦的春风里翘首以盼。随着人群像水波一样后退,盛装的美女们出场了,个个妖娆妩媚喜气洋洋,如九天仙女下凡。
  一阵急管繁弦之后,美女们牵起手来,长长的衣袖搭在前边伙伴的肩上,一边抬起脚一边放开歌喉。一时间舞婆娑,影蹁跹,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青春是不知道疲倦的,午饭后美女们接着踏歌,直闹到月上柳梢头,仍然意犹未尽。对于她们来说,所能把握的只有这一个春天。
  “宿雨清畿时,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王安石看完踏歌之后十分疲惫,困顿之中拗相公依然坚持每天写点什么的习惯。一首五言《踏歌》草草了事。远不如“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来得生动。同样是一流的大作家,同样一个题材,因为用心和态度不同,创作出的作品质量也会有天壤之别。踏歌不能偷懒,否则影响整个演出效果。写诗虽说是个人的精神活动,但同样不能忽悠读者。(原文转自大河报;配图来源网络,与原文无关)
作者:宋慧敏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