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60年前义务修建郑州南阳路
http://www.hnta.cn 2010-2-1 来源:大河报 点击:
   南阳路是郑州市修建得较早而且较宽、较长的一条大马路。
  20世纪50年代初,郑州刚解放不久,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都要参加义务劳动,修建南阳路。1950年,我刚考上郑州三中,学校领导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学生参加修建南阳路。校长赵文玉组织购买了铁锹、洋镐和抬筐等劳动工具。当时,待修建的南阳路南端是太康路的西头,紧连西陈庄。太康路以北是杂草丛生的地方,没有人家居住,仅有一个彭公祠和一个洪公祠两个祠堂。祠堂里边有一棵百年古槐(现在还存在)。借助两个祠堂,在修建南阳路的同时,修建了人民公园。1951年教我们动植物课的臧老师(名字忘记了)调到人民公园负责动植物的购置、培育和养护。
  修建南阳路实行分段包干,每个单位50米长、30米宽。当时参加修路的有5所中学:一中、二中、三中、圣德中学(私立教会学校)和圣达中学(即回中)。在分路段时,市委、市政府领导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小,一律分在靠近城边的地方。因此,郑州一中分在太康路西头向北(现在的人民公园西门);郑州二中分在人民公园西门至大石桥;大石桥饭店以北是郑州三中、圣达和圣德中学。
  在修建南阳路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劳动热情非常高涨,有挖土的、有推车的,挖的挖、抬的抬、推的推、拉的拉,将路面高的地方铲平,把土填到凹的地方,一锹一锹地挖、一筐一筐地抬、一车一车地拉,难度较大,施工进度非常缓慢,有的同学手上磨出了茧子和血泡,但没有一个叫累叫苦的。
  我们几个喜爱书法和美术的同学在休息时,跑到圣达中学所在的工地,找唐玉润老师学习书法和美术(当时唐老师在该校任教)。唐老师给郑州市的许多商店、旺铺写过匾牌,书画远近闻名,他看到我们几个同学来向他讨教学习,非常高兴,热情地为我们讲述什么是书法和美术,在书画的理解上要有自己的灼见和风格,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和谐心态,心态永远是第一位的。唐老师并为我们写下“学如春园之草,虽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的名言。
  60年沧桑巨变,南阳路也在不断变化,1956年变成了柏油路面;1977年之后,经过多次拓宽改建,绿化美化环境,街景街貌发生了根本变化,马路两侧绿树成阴,道路整洁宽广,车水马龙,工厂林立,高楼店铺排列有序,超市、批发市场和居民小区迅速崛起,南阳路充满着无限商机。
作者:孙谦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