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州的纱灯“气死风”
http://www.hnta.cn 2010-1-27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市井中贩卖灯笼的商贩,有的是坐店销售,有的手里擎着鱼灯、蛤蟆灯、莲花灯、西瓜灯、龙灯、蝈蝈灯等五彩灯笼,走街串巷吆喝叫卖,招来许多儿童跑前跑后、欢呼雀跃。特别是到了民国初年,老郑州时兴一种“纱灯”,官宦商贾争相悬挂,有的大商家用“纱灯”标明商铺字号,例如“鸿兴源”、“同仁堂”、“亨得利”等。大灯笼可挂于殿阁楼台,中等的可悬挂在庭院门首,有富丽高雅之感。
关于“纱灯”的做法,《郑县志·风俗志》中有“上元作灯市,灯有楮练纱帛。彩帛灯五光十色,尤为冠绝”的记载。这种纱灯所用之纱由汴京、汉口运来的丝帛织成,灯笼作坊的工匠们将粗细不等的竹条弯成圆形框架以及六面形、菱形等,大的高过人,小的不及半尺。纱灯在白纱上刷鱼鳔,薄如蝉翼,内燃蜡烛,透光不透风,俗名“气死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匠人们将纱灯改为彩绘,每逢喜庆节日,用红纱代替白纱,成为名副其实的红纱灯。纱灯上画有鱼、鹤、龙、凤,还有山水人物、戏文故事及灯谜等,名目繁多,惟妙惟肖,因此这个行当逐渐向工艺美术方向进化,尤其讲究的是字画出自谁手,愈是名家的价值愈高。据老街坊传说,当年流落中州的举人、书画家朱炎昭先生在纱灯上面画有故事,如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尤其受人喜爱,吸引了众多观众。居住在老城里的几位书画名家也参与其中,受到不少达官显贵钟爱。
新春灯节,老郑州民间有迎灯会的习俗。灯会以三夜为期,元宵之夜,锣鼓喧天,鞭炮噼啪作响,到处花灯高悬,人群熙来攘往,热闹非常。时人乐于赏灯串游,品评谁家的纱灯最华贵、最招人。商贾无不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在店铺前广置大红纱灯,吸引往来顾客,甚至举办猜灯谜活动,猜中者即奉送小礼品,引得游人不断、门庭若市,也为新的一年“开张大吉,财源茂盛”开了一个好兆头。
作者:王瑞明 杜丰芮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郑州祥营村昔称“三不管” 2010-1-26 14:00:13
- 烧蜂窝煤曾经很时髦 2010-1-26 10:53:20
- 旧时郑州发达的家具行业 2010-1-20 10:31:16
- 北宋真宗时期的疑似UFO事件 2010-1-14 9:20:54
- 王维被贬路过郑汴留诗作 2010-1-11 10:41:20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