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哲学大师冯友兰与开封三次结缘
http://www.hnta.cn 2009-5-25 来源:大河报 点击:
  1918年,冯友兰从北大毕业,再度光顾开封,执教于一所中等专科学校。翌年“五四”运动爆发,波及全国。在汴的冯友兰积极响应,与挚友一起创办了《心声》杂志,他在发刊词中说:“本杂志之宗旨,在输入外界思潮,发表良心之主张,以期打破老套,惊醒迷梦,指示大路,促其进步。”《心声》成为当时河南省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唯一刊物。 
  也是这一年,冯友兰与光绪举人、同盟会会员任芝铭(1955年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河南省主委)之千金任载坤在汴结婚。出身名门的任载坤受其父影响,追求进步,1911年到当时中国最高女子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婚后任载坤全力支持丈夫事业,一心一意当好后勤。闲暇时也常陪冯友兰去散心,龙亭、铁塔、相国寺、禹王台都留下他们伉俪携手游览的身影。
  也许“半城宋韵半城水”的人文古都和北宋哲学家张载、周敦颐、邵雍等人催生了冯友兰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1919年,他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师从哲学大师杜威。冯曾在此撰写《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一文,指出中国之所以没有近代科学,“非不能也,乃不为也”,盖因中国传统只关注人是什么,而不注重人有什么;中国哲学以追求人性完满为宗旨,西方哲学则以认识自然、征服世界为终极目标;中西哲学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在杜威指导下,冯完成了《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3年,冯友兰学成回国,重返开封,在中州大学(即河南大学前身)当了两年哲学教授兼文科主任。冯友兰有点“口吃”,讲课时遇到口吃他就停一下,这一停顿反倒给听众一个思考的机会,下面的话往往更加精辟,所以其演讲总能吸引众多师生慕名旁听……
  算起来冯友兰曾三度在开封求学、教学,共停留五年半,对开封的感情不可谓不深。难怪1950年10月开封市文联成立,特邀冯友兰为顾问,也难怪冯先生晚年多次对夫人和女儿(作家宗璞)谈起开封——那片水土滋润过这位哲人啊!

作者:马承钧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