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意不可忘:苏轼与弟别于郑州西门
http://www.hnta.cn 2009-4-13 来源:本站综合 点击:次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离开四川眉州(即今眉山)老家,千里迢迢途经郑州赴汴京赶考。翌年,他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主考官欧阳修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嘉佑六年(1061年),25岁的苏轼奉命从汴京赴陕西凤翔出任判官(地方副职),农历十一月十九日途经郑州。当时其胞弟苏辙(字子由)正栖居郑州,弟兄二人的感情原本就十分深厚,自然要在郑州客栈里彻夜长谈、畅叙亲情。临别那天,苏辙将苏轼送到郑州西门外,两人依依惜别,骑在马上的苏东坡一走一回头,望着胞弟渐远渐逝的身影,想到弟兄俩从此将天各一方,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构思出《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首。诗云:“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河南郏县三苏祠内的“三苏”塑像。中为苏洵,左右分别为苏轼、苏辙。
(配图与原文无关)
诗人开头便自问:何以未曾饮酒却感到头脑昏沉、神思恍惚?原来心已随着弟弟的身影一同去了。此时此刻,弟弟尚可一心怀念家中的老父(苏洵),而我这个远游之人,独自走在异乡的旷野上,能用什么来安慰心灵的孤寂呢?子由啊,昨夜咱俩灯下长谈,日后你会想起我们促膝相约的誓言吗?咱弟兄何时才能重逢、再次聆听这萧瑟的夜雨之声呢?苏东坡的骨肉亲情太令人动容了!尾句更令人好生思索、感慨万千:“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比起宝贵的骨肉亲情来,世间任何功名利禄都不重要了!这首16行律诗,被后人收录在《苏轼集》中,成为后人表达兄弟情深的范本。
作者:马承钧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染指美味引发的宫廷血案 2009-4-2 8:24:47
- 赵匡胤与郑州大庄、董寨 2009-4-2 8:24:05
- 司马迁夷门采风信陵君青史扬名 2009-3-30 9:09:28
- 普通小楼大有来头 2009-3-26 10:35:05
- 不知所终的宋朝“宫廷娘子军” 2009-3-19 9:53:0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