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此意不可忘:苏轼与弟别于郑州西门
http://www.hnta.cn 2009-4-13 来源:本站综合 点击: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离开四川眉州(即今眉山)老家,千里迢迢途经郑州赴汴京赶考。翌年,他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主考官欧阳修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嘉佑六年(1061年),25岁的苏轼奉命从汴京赴陕西凤翔出任判官(地方副职),农历十一月十九日途经郑州。当时其胞弟苏辙(字子由)正栖居郑州,弟兄二人的感情原本就十分深厚,自然要在郑州客栈里彻夜长谈、畅叙亲情。临别那天,苏辙将苏轼送到郑州西门外,两人依依惜别,骑在马上的苏东坡一走一回头,望着胞弟渐远渐逝的身影,想到弟兄俩从此将天各一方,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构思出《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首。诗云:“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宋仁宗嘉佑元年 苏轼 郑州 子由

河南郏县三苏祠内的“三苏”塑像。中为苏洵,左右分别为苏轼、苏辙。

(配图与原文无关)

    诗人开头便自问:何以未曾饮酒却感到头脑昏沉、神思恍惚?原来心已随着弟弟的身影一同去了。此时此刻,弟弟尚可一心怀念家中的老父(苏洵),而我这个远游之人,独自走在异乡的旷野上,能用什么来安慰心灵的孤寂呢?子由啊,昨夜咱俩灯下长谈,日后你会想起我们促膝相约的誓言吗?咱弟兄何时才能重逢、再次聆听这萧瑟的夜雨之声呢?苏东坡的骨肉亲情太令人动容了!尾句更令人好生思索、感慨万千:“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比起宝贵的骨肉亲情来,世间任何功名利禄都不重要了!这首16行律诗,被后人收录在《苏轼集》中,成为后人表达兄弟情深的范本。

作者:马承钧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