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1971:3个月建成现代“双塔”
http://www.hnta.cn 2008-9-10 来源:郑州晚报 点击: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二七广场所在的地方还是一座桥,老郑州人都叫它长春桥。当时,长春桥一带是郑州市最繁华的地方,附近有3条商业名街,德化街、大同路和西大街,所以当年轰轰烈烈的“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和这桩惨案让许多老郑州人深刻地烙印在脑海里,而长春桥这样一个原本很普通的地方,因为曾经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这起惨烈的事件而被永久写进郑州城市发展的历史。
    1951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在长春桥修建了一座木塔。如今,已经找不到多少关于这座木塔的文字记载,只知道塔高21米,塔上的字迹可以模糊地看到“人民公社”等字样。
    记者在采访中,有老郑州市民说当时的木塔,是为一次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建的临时性建筑,用过之后按原计划是要拆除的。可是因为这木塔建在了当年烈士的鲜血浸染过的地方,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修建木塔就是为了纪念在二七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所以木塔被保留下来了。后来,市政府将长春桥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修建了二七路,自那时起,二七广场逐渐成为郑州市的中心。
    “当时,木塔四围种满了花草和树木,形成了一个圆圆的大草坪,看起来就像一个城市小公园。”现任二七纪念馆长的朱晓红给记者拿出了一张老照片,与四周低矮的砖瓦房相比,木塔和它周围的草坪无疑形成了老郑州最好的一个景点。
    1971年夏天,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历经20年风雨的木塔由于陈旧而倒塌。重建“二七塔”,成了那个时代所有郑州人的心愿。从1971年7月1日决定建塔到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双塔”就展现在郑州市民眼前。
    现在在郑州市饮食公司工作的利宝生就参与了建塔,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因为人手不够,要求我们市建三公司支援,师傅一声令下,我们都去和泥沙了。”利宝生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因为建新塔全市瞩目,所以传闻也多,郑州市作协副主席赵富海老师就讲了一个传闻:建塔所需的白水泥郑州没有,负责人托关系用两车猪肉换来南方某城市生产的一车皮白水泥。
    新建的“二七塔”是双塔,象征在这里牺牲的两位烈士;双塔各7层,塔高27米,双塔平面南北对角线净长7米,都寓意着“二七”这个数字。二七塔在国内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现代建筑里面唯一的一座双塔。
作者:程国平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