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非常河南之旅
http://www.hnta.cn 2009-6-4 来源:大河报 点击:
  县里接待他的规格相当高
  1972年5月中旬,林县第四招待所(下称四所)所长田永昌接到林县县委宣传部通知,让他做好迎接7名意大利记者的准备。田永昌立即着手安排,在招待所南楼二楼腾出4个房间。
  “县里说的意大利记者,其实就是安东尼奥尼和他的摄影组。”田永昌透露,当年5月,四所共接待了7批外国人,安东尼奥尼是其中的一批。当月的安排,田在日记中这样记录:“4~7日,十六个国家常驻北京记者26人;9~11日,新西兰1人;20~22日,菲律宾12人;22~23日,日本记者3人;26~29日,印尼、日本、苏丹、坦桑尼亚共7人;28~31日,意大利7人;30~31日,阿尔巴尼亚田径队26人……”
  关于安东尼奥尼的行程安排,根据相关档案记载,1972年5月13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安东尼奥尼一行到达北京;北京、河南林县、苏州、南京、上海成为中国官方同意安东尼奥尼拍摄的5个地方;当年5月28日,安东尼奥尼从北京来到林县。
  “安东尼奥尼是28日上午11点多到四所的,单独住在208房间,他的女助理住在别处,其他5人分住3个房间。”田永昌说,208房间内铺有地毯,有两个床铺、一台14英寸电视机、一个风扇,有电话但不能打长途,卫生间有马桶和洗脸池,全天有热水。“住宿条件在当时是最好的。”他说,虽然没有调警察或解放军保护安东尼奥尼的安全,但他的行程由时任县委宣传部部长的郭新太陪同,规格是比较高的,“一般外国客人来访,县领导是不出面的”。在餐饮上,早上供应从安阳运来的咖啡、牛奶,中午和晚上吃中餐。“他不挑食,也没有提出格要求,对我们的安排很满意。”田说。
  在田永昌的记忆里,安东尼奥尼对看到的东西都非常感兴趣,晚上经常回来很晚。在林县4天里,他没有过多去拍摄红旗渠,而是让更多的镜头对准农村。“他离开大菜园村后去了任村和北小庄村,常常‘不守规矩’到非开放区。”田永昌说,安东尼奥尼不仅拍农村庙会,还专门拍毛驴拉磨,陪同的县领导抱怨:“我们有电磨他不拍,咋光拍吓人的东西?”
  1972年5月31日,安东尼奥尼离开林县。站在四所南楼已改成215号房的原208房间内,田永昌念叨着“电灯还是以前的,洗脸池没变”。那一刻,老人的神情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
  想做“1972年中国的见证人”
  安东尼奥尼在中国待了22天,消耗3万米长胶片,最后制作成一部时长22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中国》。1973年1月,《中国》首映式在意大利举行,产生巨大轰动,受到西方的追捧。然而,令安东尼奥尼没有料到的是,《中国》遭到了来自中国的猛烈批判。
  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中国》大拍特拍中国落后的一面。该片中,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一掠而过,既看不到‘人造天河’的雄姿,也看不到林县河山重新安排后的兴旺景象。银幕上不厌其烦地呈现出来的是零落的田地、孤独的老人、疲乏的牲口、破陋的房舍……”
  “县里来村上调查过,看安东尼奥尼还留下哪些‘罪证’。”马雍喜回忆,当时他心想,“老安”居然是反动派呢,幸亏没跟他有过多联系,但随着来村里的外宾日益增多,县里也没顾上再追究。据资料记载,批判安东尼奥尼的活动持续了将近一年,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文章结集出版,达12万字。据《新世纪周刊》报道,1979年1月25日,外交部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个报告,当年2月19日,国务院转发了外交部的报告,《中国》风波才算宣告结束。 
作者:孟冉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