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互联 >> 正文
《北京日报》解说词:文化旅游的一面镜子
http://www.hnta.cn 2012-9-20 10:41:30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
    这是一组漂亮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总收入突破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总人数也分别攀升至15.5亿人次和6625万人次……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但景点的讲解却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其中,神说自然景观、粗鄙媚俗者有之;胡编传说、以讹传讹者有之;戏说历史、生拉硬扯者,亦有之。广大游客啧有烦言。

    作为旅游景点“形象代言”的解说词,缘何被贴上“景区牛皮癣”、“人肉大喇叭”之类的标签?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旅游业,如何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不伦不类的景点解说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据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徐菊凤介绍,景点解说词的编制并没有统一做法。重要的景区,如故宫、兵马俑等,往往会请一批专家深入论证;而一般景区,则多是邀请当地专家操刀创作。

    爨底下的解说词,就是老村长韩孟亮完成的。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生于京西山区的贫寒之家。如今他已年近六旬,回忆起自己上世纪90年代创作解说词时的情形仍很激动:“我当时并不懂古建筑,只好自个儿想办法!那时,每次到城里,我都先奔书店,但凡讲古建筑和民俗的书,我全都买了下来!”

    不过,与书籍相比,一些“歪打正着的东西”对这位乡村能人更有吸引力。在村头那棵大槐树下,爨底下人总会滔滔不绝地讲起一则“解手”的段子——为了防止这些人半路逃跑,就用绳子倒挂着手先捆起来,再用绳子连成一串儿,由官兵押送。半路途中,想拉屎的、想撒尿的,打报告把手解开,完了重新捆上,所以到现在咱们这里仍然把上厕所说成解手……“其实,这并不是爨底下的民俗,而是一次到亲戚家串门,我从一堆废报纸中偶然读到的,那篇名叫《大槐树移民》的文章里谈到了‘解手’的由来,我觉得跟咱村很贴切,也就用上了。”韩孟亮说。

    “我也看过几本《北京导游》、《全国导游》等学导游的教科书,那些东西太缺乏趣味性和幽默感了。我走的完全是野路子。”韩孟亮举例说,创作之初,他曾听村里老人说起过爨底下后生替康熙出家的事儿。“我就买了本《康熙大传》,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也没见讲咱村那点事儿。”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活灵活现地铺陈故事:“有一年,康熙得了场大病,久治不愈,就到庙中许愿:‘为国事、家事,弄得病魔缠身,久久不愈,等到病好以后,我宁可不当皇上,要去当和尚讨个清静。’可经过一段调理,他的病好了,他感觉还是当皇上好。当皇上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小妞儿倍儿多;当和尚一个媳妇儿都不能娶,很清苦。不想去了。那许的愿怎么办呢?只好找个人替他去。爨底下村一个后生叫韩守德,到北京赶考时被康熙选中,就到龙凤寺出家当了和尚……”

    对于虚构故事的创作,韩孟亮自有一套理论:“升官发财,多福多寿,几百年后,大伙儿还是这些想法。那就得举一反三。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山上长了荆条,他立马便能“来事儿”:竖一小木牌,上面写道:“荆蒿子,取谐音,净好子,意为净生好儿子。”还要添上功能作用:能编篓编筐;荆条花的蜜,纯正而有营养价值;坟地里栽个荆蒿子,期望后代不出傻子,不出败家子,全出好子……

    平谷作家胡永连是京东大溶洞解说词的创作者。他和一帮京郊文人还曾给平谷老象峰、京东大峡谷、丫髻山等地贡献过景点命名和解说词。胡永连直言不讳地说:“写解说词与搞文学创作完全是两码事儿:每每写作散文和小说,我都会寻找新的立意;解说词则不同,它常常是在半天或几天之内草草完成,更像是写广告词,只要想方设法勾起游客兴趣就成。”

    20年前,由于条件、知识所限,韩孟亮、胡永连们这样创作旅游景点解说词,尚可理解,时至今日,如果仍然延续这种创作方式,就很难让游客满意了。

    应重视景点解说词的创作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马晓龙分析说,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老百姓兜儿里钱多了,境内旅游开始在中国兴起,随后便取代了入境旅游一家独大的局面。随着“下里巴人”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下里巴人”的讲解方式也就成了景区讲解的主流。马晓龙直言,“那些阳春白雪的东西,如果你策划得好,常常可以找到附加值更高的经济模式。但这种相对高端的旅游产品开发,其难度明显大于世俗化的简单办法。既然不用太大的技术含量就能赚到钱,景区管理人员和策划者又何来动力走高端呢?”

    另外,对于景点解说词的质量把关问题,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马晓龙直言,对此,我们至今仍然缺乏一个强制性的法律条文来规范要求。开发旅游景区首先得有一个相应级别和资质的科学规划,它不仅囊括景区保护方案等重大事项,也包括解说词在内的“软实力”。

    不过,旅游主管部门对景点解说词的关注,正在日益加大。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透露,去年2月,他们制定的《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已由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其中就讲解内容的选取原则做了明确规定。今后,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审核景区级别时,会将解说词列为考核标准之一。

    更值得期待的是,旅游市场本身正在经历由初级阶段向高端化、优质化方向的升级换代。“游客们听腻了那些粗制滥造的大路货,他们正在对景点讲解提出新的要求;另外,景区管理者也渐渐尝到了新一代文化旅游产品的甜头。”魏小安一针见血地说,“大众型、标准化的旅游纪念品,其价值怎么也赶不上做工精致、有艺术内涵的文化纪念品。同样,拿胡编乱造的故事讨好游客,也远不及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更能深入人心!因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知识与思想齐飞的心灵之旅。在路上,不光有我们的躯壳,还有我们的灵魂!” 
作者:韩亚栋 通讯员:
(责任编辑:申志)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